從分工到協作—成大醫院防護團的桌上模擬演習訓練

從分工到協作—成大醫院防護團的桌上模擬演習訓練

戰爭:陌生也特殊的災害

對台灣的醫療體系而言,戰爭是一種特殊且充滿挑戰的災害。
它不僅造成大量傷患與基礎設施中斷,還會帶來少見的狀況——例如傷害型態的改變(爆炸傷、槍傷、多重外傷)、醫院建物受損、高樓層變得危險、災害的持續性與不確定性,以及社區緊急醫療模式的轉變。

在這樣的情境下,醫院可能同時面臨電力、水源、通訊與外部支援的中斷。

應變人員若對這些特性不熟悉,將難以及時作出有效決策。

從陌生到熟悉:為新型威脅與架構而訓練
在台灣,醫院對地震、颱風等災害的應變已相當成熟,
但面對「戰爭」這類前所未有的威脅,唯有透過演習,才能讓醫院建立起思考與行動的能力。

更進一步地,當醫院採用一個應變人員尚不熟悉的組織架構(例如防護團或 ICS)時,演習的重要性更是加倍。

再完善的架構,若成員不理解「自己該做什麼」,在災害發生時也難以有效運作。

這次,我們很榮幸受邀到成大醫院,替成大醫院防護團進行一場以戰爭情境為主題的桌上模擬演習。

在設計中,我們特別將戰爭對醫院的衝擊融入情境,讓參演者必須思考並練習完成多項任務,包括:
• 建立多層次警戒區
• 應對化學品洩漏
• 大量傷患資源調度
• 人命搜救與病患安全轉移
• 澄清謠言與安撫民心
• 建立替代通訊並維持核心照護不中斷

透過這些真實且多層次的挑戰,防護團成員不僅理解「戰爭會造成什麼」,更能體驗「醫院該如何應變」。

此外,在這次演習採用桌上模擬演習(Tabletop Exercise)的形式,讓防護團成員能在低壓環境下以討論、推演的方式熟悉架構與決策流程,為後續更高層次的演練奠定基礎。

桌上模擬演習:從分工到協作的階梯式訓練
相較於實兵演習,桌上模擬演習的壓力較小、靈活度高,非常適合用來訓練新的組織架構與不熟悉的情境。

這次成大醫院防護團的演習即以 HSEEP(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 的「階梯式演習規劃」理念為核心,透過兩階段設計,讓參演者循序漸進地從分工到協作。

第一階段:練習分工
透過設定的戰爭情境,讓防護團成員了解自己在應變組織架構中的職責。
災害應變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清楚知道「自己負責什麼」。
只有先建立角色認知,組織架構才能真正運作。
在這個階段中,防護團成員能認識自己與他人的工作,建立對整體運作的初步理解。

第二階段:練習分工與協作
在更複雜的情境下,透過設定好的目標,各組重新規劃任務,進一步強化對自身職責的掌握。
然而,光是分工仍不夠。若每個組都各自為政,就無法發揮整體協作的力量。
因此在這個階段中,我們特別設計了讓防護團各班練習「互相支援」的情境。
一個班可能需要支援其他班,也可能需要他人支援自己的工作。

透過這樣的方式,防護團成員能更清楚:
1. 可以向誰尋求支援?對方能支援到什麼程度?
2. 誰可能請求我們支援?他們需要什麼?

在此過程中,當出現「無法支援」的情況時,便是討論「為什麼不能」的絕佳時機。這些討論往往揭示組織在實際運作中可能面臨的問題,讓團隊得以及早修正。

在第一階段中,防護團成員能認識自己與他人的工作;而在第二階段中,則能進一步了解自己與他人的工作如何交織成一個網絡,共同達成目標。

雖然主題嚴肅,但演習現場氣氛熱烈、充滿活力。參與者主動討論、分享想法,在模擬過程中建立起團隊默契。

對桌上模擬演習而言,這樣的「投入與互動」正是最重要的成功要素——在討論中建立共識,在合作中培養韌性。

結語:讓演習成為建立韌性的開始
戰爭或許遙遠,但醫院的應變能力不能依賴僥倖。
透過循序漸進的桌上模擬演習,醫院能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如何「從容面對最壞的情境」。
不論是防護團或採用 ICS 架構的組織,這樣的演習都是讓團隊從陌生走向熟練、從混亂走向協作的最佳途徑。

若貴單位也希望為自身的防災組織規劃專屬的訓練課程,
歡迎透過以下連結與我們聯絡 👉 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一同打造更強韌的災害應變能力。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