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雲林醫院危害脆弱度分析工作坊】
選擇要分析的危害有難度:
對於要進行危害脆弱度分析的醫院來說,選擇列入分析的危害可能會是個難處,畢竟有很多危害需要被分析,例如在Kaiser Permanente提供的分析工具中,就有超過60種的危害。理論上這些危害都需要被分析,但是實務上會有操作的困難,以及對醫院來說可能會是沈重的負擔。可以考慮先用線上表單的方式,對院內同仁進行初步的調查與統計,找出比較急迫、潛在風險較高的危害,作為優先分析的對象。
對於各個危害的定義很重要:
因為危害脆弱度分析的參與者來自各個單位,有各自的見解與背景,例如同樣是淹水,可能有人覺得積水1公分就算,但也可能有人覺得30公分才算。這樣可能導致在分析時的標準不一,進而影響到分析的結果。清楚定義每一個危害,並讓每個參與者都認同這樣的定義,能夠讓所有參與者方向一致,也才能進行危害間的比較,以及每個危害中脆弱度的分析。
院內長官的參與很重要:
這次的工作坊中,有很多院層級和來自不同單位ㄧ、二級的主管共同參與。透過這樣的參與,能夠讓參與者彼此之間有更多的交流。交換對於不同危害的相關資訊,正是危害脆弱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長官們的重視與投入,更能增加後續減災與整備措施的規劃與執行。
脆弱度不容易發現:
透過風險計算的表格,可以幫我們計算出不同危害的相對風險值,但是只看這些數據,無法告訴我們脆弱度/弱點在哪裡。與量性的風險分析不同,脆弱度是需要靠參與工作坊的同仁一起討論與分享經驗,才能得到的質性結果,但也是這個工作坊中很珍貴的價值所在。
減災與整備措施需要同時考慮:
在找到高風險危害和重要的脆弱度後,就可以開始規劃減災與整備措施。然而,有些弱點無法輕易改善,例如加護病房中的病患逃生不易且高度依賴維生系統,但是加護病房就是為了要收治這些病患而存在的。因此在規劃上,不應該將焦點放在如何降低這些病患對維生系統的依賴,而是需要規劃能否減少危害對這些病患的衝擊,例如使用可蓄電的呼吸器,以及增強單位的應變量能,例如員工對於災害的應變熟悉度。同時考量兩種面向,才能讓醫院在危害時更安全。
雖然現在的科技很方便,有很多電子工具能夠輔助我們,但是透過這樣很多人願意抽出時間聚在一起討論、分享,進而共同找出醫院的風險與弱點,還是無可替代的。
【竹山秀傳醫院危害脆弱度分析工作坊】
這次我們協會很榮幸能受邀到竹山秀傳醫院舉辦危害脆弱度分析工作坊。在這次的工作坊中,參與的同仁加深了對危害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居安思危的精神,並且積極分享了他們在應對各種危害時所面臨的潛在挑戰和資訊。
我們希望藉由這個工作坊的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危害脆弱度分析的觀點。
現今由於專業分工高度細化,醫院各部門通常只專注於自身領域,對其他部門的運作可能不太熟悉。然而,醫院的正常運作及面對危害時的應變,必須依賴各部門的通力合作。因此,雖然危害脆弱度分析是依賴『群體』決策,但在討論和分析過程中,『個別』發言尤其重要,特別是專門負責的單位向其他參與者說明與釐清相關情況,例如工務部門負責解釋防火管理與規劃,膳食部門說明食物儲存與供應…等。
再舉例來說,醫院的日常運作高度依賴資訊系統,尤其是臨床工作。然而,資訊系統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因此,當資訊室的同仁向臨床人員解釋關於資安、備援等已經實施的措施和機制時,可以幫助更多人了解這個專業的運作,以及在資訊系統中斷時的應變方式。
同樣地,其他參與者也可以藉此機會表達自己部門在危害時面臨的挑戰和需求,例如臨床人員在無法使用資訊系統時,期望得到的協助。這樣的『個別』表達,實際上能促進『群體』討論,並達成共識。
另一方面,危害脆弱度分析通常是由各醫院自行進行,外部單位的參與相對少見。然而,在分析過程中加入外部的人員,對分析是有所幫助的,例如院外的專家可以幫助醫院發現內部人員難以察覺的問題,並提供緊急應變規劃的建議;此外,因為所持有的資訊和觀點不同,外部單位也能提供相關意見,例如衛生局、消防局、外部廠商…等單位,特別是在分析中評估『外部應變量能』時。
由於沒有一個人能夠全面掌握醫院所有危害的全貌,意見交流與討論顯得格外重要。危害脆弱度分析提供了這樣的機會,使不同部門能夠更好地了解彼此,包括醫院的硬體設施、軟體系統和對危害的應變規劃…等。就像是各領域的專家共同對醫院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讓我們能夠在危害未發生時發現可能潛在的問題,從而強化減災與整備的量能。
【光田綜合醫院危害脆弱度分析工作坊】
我們協會很榮幸受邀至光田醫院舉辦「危害脆弱度分析(HVA)」工作坊,與大家一同探討醫院內各種潛在危害、風險和脆弱度。在工作坊中,不僅進行了多種危害的評估,也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概念,幫助各單位更好地認識自己的風險與應變能力。
我們想藉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一個重要觀念:『雖然HVA是針對整體醫院進行評估,但也要考慮每個部門的特性與脆弱度』。
因為即使面對同一種危害,各單位的風險也會有所不同。
舉例來說,針對「火災」這一潛在危害:
- 加護病房:因為病患無法輕易疏散,且病患多處於不穩定狀態,火災對該單位的人員衝擊(Human impact)可能特別嚴重。
- 資訊室:雖然沒有病患,但電腦機房的滅火方式與其他單位不同,且該設備毀損後會導致無法運作,火災對該單位的運作衝擊(Business impact)較大。
因此,在完成醫院的整體危害脆弱度分析後,可以從高風險的危害中,進一步來思考哪些單位的風險較高,包括危害發生的可能性、造成衝擊的種類與嚴重度、現有的減災整備措施,找出單位中的脆弱度、分析其原因,並制定針對這些脆弱度的新增減災與整備規劃。
舉例來說,XX醫院在危害脆弱度分析中發現資訊系統中斷是高風險危害,就可以進一步分析哪些是高風險單位及其脆弱度:
高風險單位1:門診部
- 脆弱度:運作衝擊較大,內部應變量能較弱
- 原因:本院門診每日掛號病患眾多,多為長期追蹤病人、難以分流至他院,且門診作業依賴資訊系統進行病歷資料查詢。若系統中斷,手工作業將無法及時處理如此龐大的病患量,容易出錯並導致病患不滿。
- 未來改善方案:由資訊室設計門診專用的單機作業系統,並在應變計畫中納入其他單位的支援人力,以加速流程、減少錯誤,並安撫病患及其家屬。
- 高風險單位2:急診室
- 脆弱度:人員衝擊較大,整備較為不足
- 原因:本院急診經常需要診治狀況危急之病患,特別是需要搶時間的疾病,例如中風、心肌梗塞、創傷,這些疾病高度依賴資訊系統進行檢查與藥物之開立。此外,急診工作人員對於手工作業不熟悉,且手工作業下檢驗科與放射科的檢驗結果會較平時延誤1小時,因此可能延誤急重症病患的治療。
- 未來改善方案:由資訊室設計急診專用的單機作業系統,並於應變作業中訂定檢驗科與放射科優先處理急診病患的檢驗。
透過這次的工作坊,我們希望能讓更多單位重視危害脆弱度分析的重要性,並依據分析結果進行相應的改善,進一步提升醫院在面對各種危害時的應變能力與患者安全。
【屏東榮民總醫院危害脆弱度分析工作坊】
不同危害的特性需要互相比較:
在分析風險時,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各種危害造成的衝擊。這些衝擊可以分為人員(Human)、資產(Property)和運作(Business)三個面向,分別代表了危害可能對醫院造成的損害。將衝擊分成這三個面向,不僅可以幫助分析者更全面地考量各種危害的後果,更重要的是能夠比較不同危害之間的特性。例如,火災造成的人員衝擊可能高於颱風,而颱風造成的運作衝擊可能高於火災。橫向比較不同危害之間的衝擊,有助於醫院進行風險高低的分析。
危害的衝擊需要找原因:
這些危害衝擊的面向,在分析之後,不僅是要打出分數,更重要的是需要尋找根本原因。舉例來說,如果某個醫院在分析後發現停電可能導致嚴重的人員衝擊,就需要進一步思考為什麼,可能是因為院內緊急照明不良而導致員工受傷,也可能是院內重要維生設備蓄電能力較弱。在找到這些根本原因後,才有機會規劃未來的改善方案。
參與者和輔助者多方討論:
在進行危害脆弱度分析時,如果有參與者提到一些其他人沒有發現的狀況,很重要的是請這些人與大家分享,因為這是一個讓所有參與者了解更多資訊的好機會。此外,負責主持的輔助者需要收集參與者的意見,並適時詢問一些重要的問題,因為參與者未必能發現所有問題。即使大家群策群力,仍可能有所遺漏。舉例來說,在分析停電對於醫院的危害時,可以請參與同仁思考院內哪些病患高度依賴電力,以及停電時是否會導致員工受傷,藉此增加討論與分析的廣度。
其實進行危害分析的過程,除了讓參與者了解院內可能的風險,還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參與的同仁可以從發生可能性、危害衝擊、已有整備這三個面向來思考,進而對危害有更全面的認識,並將這些觀念應用在工作中,逐步讓醫院變得更安全。
【輔大醫院危害脆弱度分析工作坊】
#Hazard_Vulnerability_Analysis
2023年我們協會很榮幸能夠來到輔大醫院,與各單位的同仁一起進行醫院的危害脆弱度分析,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分析出各種危害,以及其風險與弱點。在這次的工作坊中,有幾個重點,跟大家分享。
作為緊急應變管理的基礎,危害脆弱度分析雖然有各種不同的表格與分析方式,但都是用風險的組成成分來進行,藉由大家的討論,找出各個危害中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參與同仁的意見交流很重要,因為對於在分析危害的我們而言,就像是盲人摸象一樣,沒有人能夠看到一個危害的全貌,而是藉由大家一起提供意見,拼湊出盡量完整的資訊。
在分析的過程中,會用很主觀的方式來進行,例如分析衝擊的高低,但是如果大家都用同樣主觀的方式來進行,就能客觀的分析、比較不同的危害。此外,在分析危害時,醫院的『弱點』和『強項』兩者都很重要,我們在工作坊中所設計的表格,就是幫助大家列出這兩點。固然弱點要想辦法改進,但強項也需要在未來的規劃中好好保留。另外值得注意的,在某些危害時的強項,可能在面對另外危害時,就成了弱點,例如在面對火災時,位在一樓的單位,因為逃生方便,成為應變的強項,但是在面對水災時就成了弱點。
韓非子·五蠹中提到,『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環境會改變,例如出現新興傳染病,或是醫院添購了新的設備,危害分析的結果也會跟著改變,而醫院對於新的高風險危害與脆弱度,也應該跟著調整減災與整備措施,才能在不斷變動的危害中,保持最佳的安全狀態。
2022年年底我們很榮幸在顏院長的邀請下,來到彰濱秀傳醫院與同仁們進行HVA工作坊。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集合大家的群智群力來分析十幾種危害,我們特別設計了分析表格來進行,最終在彰濱秀傳同仁們熱情的參與和討論下順利完成。
在分析與討論的過程中,不同單位的同仁可能針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危害的衝擊或是已有的整備程度,但這個分析與討論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讓彼此更能了解整個醫院在緊急應變管理上的全貌。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