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一個故事開始講起
某個屋主邀請客人來家裡作客,客人發現這個房子的煙囪太直、火爐附近又很多柴薪,因此建議屋主把煙囪改成彎的、把柴薪搬走,但是屋主並不理會這個客人的建議。後來這個房子果然發生火災,鄰居都趕來救火,才把火災撲滅。但是如果當初聽從建議,也就不用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了。
這個故事出自於漢朝時劉向的『說苑』以及漢書的『霍光傳』,也是成語『曲突徙薪』的典故。從災害管理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可以發現有兩個重要的議題:危害風險分析和減災準備措施。
當健康照護機構在面對可能的危害時,需要先分析這個危害的風險高低。
#從危害風險來看脆弱度、減災、準備
在之前的影片中,我們有介紹了危害脆弱度分析(Hazard Vulnerability Analysis, HVA)(可參照https://fb.watch/8_umyIuiFu/),其中有幾個重要的觀念,我們可以用『新冠病毒感染』來舉例說明:
新冠病毒是一種『危害』。它存在,但是不一定會感染人,被感染是一種『風險』。 有些人被感染、有些人沒被感染,這是『機率』。 被感染的人產生多嚴重的症狀,這是『衝擊』。 我們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這是『減災準備』。 有些人比較容易被感染、有些人被感染後比較容易變成重症,這是『脆弱度』。 危害脆弱度分析使用的公式大約是這樣的: 風險 = 危害發生的機率 X (危害造成的衝擊-已做的減災準備) (詳細檔案可參照https://www.calhospitalprepare.org/hazard-vulnerability-analysis) 但是這個公式中並沒有明確的指出『脆弱度』(Vulnerability)在哪裏。 『脆弱度』對於健康照護機構,在災害管理中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容易受到災害衝擊的弱點』。我們可以從這個公式中,來分析健康照護機構的可能弱點。脆弱度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也就是這個公式中的三個元素:發生機率、衝擊影響、減災準備。舉例來說: A、B兩家醫院都位在同一個區域,但是A醫院地處低窪、B醫院則蓋在地勢較高的地方,相較起來,A醫院因颱風或豪雨導致淹水的機率就比較高,也就是A醫院對於『淹水』的脆弱度較高。 C醫院中有兩個單位,一個是精神科病房,一個是加護病房,當C醫院氧氣中斷時,精神科病房的病患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加護病房的病患卻因無法供氧導致死亡。因此,加護病房在面對『氧氣中斷』時較為脆弱、易受害。 D、E兩個護理之家都是醫院附設的單位,都是為在高樓層,D護理之家所在的樓層有水平防火區劃,而E護理之家所在的樓層則沒有,當發生火災時,D護理之家的住民可以先水平疏散,而E護理之家的住民則需要垂直疏散。由此可發現,E護理之家在『火災』時的脆弱度較高。 健康照護機構常見的脆弱度,或是面對危害時的弱點,在這三個面向上常常包括: 弱點1. 危害發生機率較高:資訊系統設計不良容易當機、地勢低窪常常淹水、附近有工廠則可能發生化學災害、位在斷層帶上容易發生地震… 弱點2. 危害造成的衝擊較大:醫院的營運仰賴名聲、醫院裡儲備的物品包含危害物質、住院病患高度依賴維生系統和基礎設施… 弱點3. 災前的減災準備不足、或是某些特性使得應變困難:樓層高單位的垂直疏散比較困難、醫院的建築物通道複雜不易逃生、緊急應變計畫的不完備、員工接受的教育訓練不足… 在進行危害風險分析後,可以針對高風險的危害,仔細檢視這三個面向上的弱點。而『減災』和『準備』工作,就是針對這些弱點要進行的強化。 減災(Mitigation)主要是要減少危害發生的風險,也就是減少發生的機率,和降低危害造成的衝擊。在減少機率部分,很多天然災害的發生機會是無法減少的,例如颱風、地震、水災等等,但是在一些技術危害或人為危害上,就可以減少一些發生的機會,例如改善資訊系統的軟硬體,可以減少一些系統當機的機會。 更多的減災工作,是針對降低危害造成的衝擊,特別是那些無法預防、無法避免的危害。例如地震高風險的機構,將設備固定好,可以減少地震時造成設備傾倒和損壞的衝擊。或是當機構已知地下室很容易淹水,就將貴重設備和醫藥材搬往其他地方儲存,這樣雖然無法阻止淹水,但至少淹水時對於機構的衝擊會比較小。 然而,很多脆弱度/弱點是無法進行減災,或是減災工作要花費的成本非常高,這時就需要仰賴災前的『準備』工作。準備(Preparedness)跟減災不同,指的是強化機構或單位在面對災害時的應變量能與狀態。舉例來說,加護病房中仰賴呼吸器維生的病患,一旦呼吸器因為停電或氧氣中斷無法運作時,就可能導致病患的死亡,但是又不能為了要減少危害的衝擊、而改為收治不使用呼吸器的病患,這時,將加護病房中的呼吸器改為可蓄電的機種,可以增強面對『停電』時的應變能力,而規劃緊急應變的人力與SOP,加上氧氣中斷的演習,則可以增強面對『氧氣中斷』時的應變量能。 大家在分析自己所在的機構、單位的風險時,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第一個是從危害的角度來思考,哪些是我們所在的機構、單位中最可能遇到的危害?哪些危害發生後最嚴重?目前機構或單位中有沒有應變的辦法? 第二個則是從運作的角度來分析,我們所在的機構、單位中最關鍵、最需要持續的功能是什麼?什麼狀況會中斷這個功能?這個功能可以中斷多久?中斷後會引起什麼問題?中斷後要怎麼辦? 危害脆弱度分析是災害管理的起點,透過這個分析,我們才能知道對我們最應該關注的哪些問題,也更知道改善問題的方向在哪裡。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