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lnerability 脆弱度
今天小編在整理要去演講HVA(hazard vulnerability analysis,危害脆弱度分析)的資料 想藉機跟大家聊聊『脆弱度』 對於Vulnerability這個字 在台灣緊急應變管理或是災害應變中 最常見的翻譯還是脆弱度 所以小編在此還是暫時先沿用這樣的翻譯 先看看David McEntire大師對於災難(disaster)的解釋: Disaster = Hazard + Vulnerability 也就是不只是要有危害(Hazard) 也要有脆弱度(或者我們想成危害可以攻擊的弱點好了)這東西 才能構成災難 『脆弱度』這個東西 其實小編覺得很難在中文有很好的解釋 國外的緊急應變學者們的解釋包括: "The measure of the capacity to weather, resist, or recover from the impacts of a hazard in the long term as well as in the short term” (Mileti 1999, 106) “Vulnerability is a greater determinant of disaster than hazards themselves” (Alexander 2006, 2) 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但是David McEntire大師對於脆弱度有更進一層的分析 (如本篇的附圖) 小編的解釋是 簡單來說 脆弱度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Liabilities』和『Capabilities』 『Liabilities』小編的解釋是 負擔、累贅、要負的責任 更進一步去分析 可以再分成『Risk』和『Susceptibility』兩個元素 其中『Risk』是大家所熟悉的風險 用醫療機構來舉例 就像是建築物老舊不耐震、地勢低窪易淹水... 『Susceptibility』可以把它看做是易受害的傾象 同樣用醫療機構來舉例 例如員工對災害應變不關心、機構內沒有緊急應變的文化... 『Capabilities』可以解釋為『面對災難的能力』 也包含兩個元素:『Resistance』和『Resilience』 『Resistance』像是機構有完善的防火規劃、有備用發電機...等 能夠抵擋災難衝擊的能力 而『Resilience』則像是機構有完備的緊急應變計畫、保險、好的領導與決策...等 是面對災難時的韌性或是回復力 在危害脆弱度分析中 我們可以藉由表單幫我們分析危害與風險 但是同樣重要、但卻更難分析的 是這個健康照護機構的脆弱度 或許可以利用這個圖中的幾個面向來進行 並藉由減災、準備、預防的努力 來達到 1. 評估『Liabilities』和『Capabilities』 2. 減少『Risk』和『Susceptibility』 3. 增強『Resistance』和『Resilience』 的目標 最後用David McEntire大師對於脆弱度的觀念來重新定義災難: "Deadly, destructive and disruptive events that occur when a hazard interacts (or multiple hazards interact) with human vulnerability” (McEntire 2007, 2) 我們或許不能完全控制或預防危害 就像是我們無法避免颱風或地震 但是我們可以藉由改善脆弱度 來減少災難對我們的影響與衝擊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