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演習進行評估時,通常都是由專家委員來進行評估,雖然專家可以發現許多問題,但是卻無法看到全部的過程。在醫療或救護相關的實兵演習中,參演者需要處理的,通常都是傷病患的問題,因此,也需要從傷病患的角度,來評估參演者的應變,當用真人來扮演傷病患時,就可以從傷病患的角度來進行演習的評估。
我們很榮幸有機會設計了今年的六區DMAT演習,在這個月初的演習中,參演者分成了兩組,一組先作為DMAT工作人員進行醫療站的運作.另一組則模擬傷病患測試醫療站的運作,並且在第二天交換角色。我們希望傷病患扮演者能夠在模擬的過程中,評估兩個面向,第一個是臨床面向,因為傷病患扮演者最直接接觸的,也是醫療站運作的核心之一,就是對傷病患的現場臨床處置,其中包括檢傷分類、現場處置、以及後續動向三個部分。第二個是整體面向,由傷病患的視角來看整體DMAT與醫療站的運作狀況,利用AAR(After-Action Review)中的重要概念,分析參演者應變中『做的好』與『需要改進』的部分。
為了能達到這個效果,在演習設計的階段,給傷病患扮演者的傷情說明卡中,就增加了對於每個傷情預設的診斷、檢傷分類結果、會接受什麼樣的現場處置。並且在演習開始前的準備階段中,由演習工作人員對傷病患扮演者說明這個角色在演習中發揮的功能。此外,傷病患扮演者還需要有可以評估與回饋的工具,因此,我們將希望傷病患扮演者評估的內容設計在線上表單中,當傷病患扮演者完成模擬與測試的工作後,就可以在印象最深刻時,填寫線上表單進行評估。
這個模擬、測試、評估的過程,也是能讓參與演習的人員,換另一種視角來了解災害的應變。對於先扮演模擬傷病患的參演者,可以先觀察另一組是如何運作,並在自己運作醫療站時,有更多的想法。對於後扮演模擬傷病患的參演者,有了先前處置的經驗,自己再從傷病患的角度出發,可以有更多的發現,同時也可以對自己在運作醫療站的過程進行回顧。
在這次兩天的演習中,傷病患扮演者使用線上表單的回覆率都超過90%,也對於另一組擔任DMAT成員的參演者,不但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建議,還發現了許多亮點。我們希望藉由加入傷病患扮演者的評估後,可以有更多元的看法與意見,能讓演習的評估更加全面。
參考資料:
1. After-Action Review (AAR) Technical Guidance, USAID (https://pdf.usaid.gov/pdf_docs/pnadf360.pdf)
2. Kose G, Unver V, Tastan S, et al. Embedded Participants in Simulation-Based Disaster Education: Experiences of Nursing Students.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2020;47:9-15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