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習就像模擬考,真正的考試是災害

 


演習就像考試,但考試有不同種類:有決定生死的大考,也有大考前的模擬考。許多人把演習視為衛生局、消防局或院內長官指定的「考試」,卻忽略了真正的考試——災害事件。這是一場沒有預警、卻影響深遠的考試。


災害事件,真正的考試

若以考試來比喻,災害事件是一場突如其來、無法補考的重大測驗,甚至攸關人命與醫院的未來發展。這場考試的題目可能是火災時的疏散行動、氧氣供應中斷時的持續運作、或是資訊系統遭駭客攻擊後的處置。

我們或許不想面對這場考試,但無法避免它的發生。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準備,而演習正是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之一。


改變心態:把演習當成模擬考,才能真正提升能力

如果演習被視為正式考試,那麼對參與者而言,最重要的目標將不再是學習,而是「通過考試」。在這樣的邏輯下,演習的內容往往被過度簡化、降低難度。以考試來舉例,如果正式考試的範圍是微積分,但模擬考的題目卻只是整數的加減法,那即使每次模擬考都拿滿分,正式考試時仍然會一塌糊塗。

另一種「把演習視為正式考試」的後果,就是反覆使用相同的考題,甚至在演習前就讓所有人熟記「標準答案」,確保所有人「順利通過」。這種心態催生了台灣醫院災害演習中常見的「腳本化」現象。為了確保演習後不會被挑出失誤,醫院可能會讓參演人員事先知道演習中發生哪些狀況,甚至連要說什麼、要做什麼、站在哪裡都詳細規劃,最後演習變成一場「照本宣科」的表演。

然而,真正的災害考試並不會事先洩題,更不可能按照腳本進行。因此,與其把演習當成一場「必須過關的測驗」,不如將其視為模擬考,讓參演者在演習中犯錯、從錯誤中學習。如此一來,當真正的災害來臨時,才能發揮應變能力,順利通過這場關鍵考試。


演習的重點:找出問題、強化能力

真正需要改變的是對演習的心態。所有演習的參與人員都應該接受演習作為「模擬考」,視其為找出問題、強化能力的重要工具。演習後的關鍵不在於表現的好壞,而是參與者學到了什麼,更重要的是找出哪裡是強項、哪裡是弱點

就像模擬考後的檢討不應該只關注分數,演習後的檢討也不是打分數,而是以下兩個重點:

1️. 找出做錯的題目
在模擬考中,檢討答錯的題目能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還沒學會的地方。在演習中,需要檢討的第一重點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透過改進,強化不足之處,減少真正的災害造成的衝擊。

2️. 找出做對的題目
檢討考卷時,我們常忽略那些答對的題目,但有些答對的可能只是運氣好猜對的。因此,應該回顧這些題目,確保自己真正理解。同樣地,在演習中,也應該找出那些「應變得很好」的部分。這一點常被忽略,因為參與者未必知道哪些地方是做得好的。應該明確指出優勢,並深入分析「為什麼這樣做是對的」。


沒有缺點的演習,可能不是一場好演習

如果一場演習結束後,發現沒有任何可以改進的地方,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這通常不是應變表現完美無缺,而是演習設計得太過簡單。演習的價值在於發現問題並改善,因此,如果演習沒能讓我們找到任何需要改進的地方,那反而是個可惜的結果——因為我們失去了一次寶貴的機會來修正錯誤,提升應變能力。


結語:真正的演習,是為了真正的考試

當災害發生時,沒有人會提前告訴你考題,也沒有人會提供標準答案。因此,演習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順利通過」或「獲得好評」,而是讓我們有機會在安全的環境中犯錯、學習、調整,進而提升應變能力,為真正的考試做好準備。

當我們改變心態,把演習視為模擬考,並專注於學習與改進,才真正能在未來的災害考驗中,交出一張合格的答卷。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參考資料:

1.      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 (https://www.fema.gov/emergency-managers/national-preparedness/exercises/hseep)

2.      Darren E. Price; Thaddeus D Hicks, Emergency and Disaster Exercises: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Exercis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duct,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Planning. 2023, Kendall Hunt.

3.      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Guidebook, 5th Ed., 2014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