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方框與線條來看HICS(Boxes and Sticks of HICS)

 


在台灣的許多醫院,HICS(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醫院事件指揮系統)是緊急事件應變時的重要組織架構。然而,許多醫院在實際運用時卻感到困難。我們可以換一個簡化的角度來看HICS:用『方框』和『線條』來看,因為基本上HICS就是由方框和線條所組成的圖表
在HICS中,每一個「方框」代表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不同的功能區塊。這些功能區塊,包含了醫院應對各種緊急事件所需的常用功能,例如病患照護、安全管理等。HICS已預先為我們設定了這些區塊,再根據方框所代表的功能,安排適當、有受訓過的人員來負責這個功能。而在實際應用時,醫院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啟動哪些「方框」。
至於「線條」,它們不僅僅是連接方框的簡單元素,而是代表了指揮鏈。在組織中,不只需要有明確的分工,更需要清晰的指揮與管理。HICS中設計了各個功能區塊的指揮連接,使每個方框在應變時具備明確的回報路徑與管理層級。
透過「方框與線條」的視角,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醫院的HICS:
-- 每個方框是否確實代表了某個所需的功能區塊?
-- 是否設有足夠的方框(功能區塊)以應對各類緊急事件?
-- 圖表中的線條是否有效呈現功能區塊之間的指揮連結?
-- 線條是否適當連結方框、能夠充分表達指揮管理和訊息回報?
對於分配到特定方框的員工而言,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更快掌握組織結構的運作模式:
1. 員工可以先檢視自己所負責的方框功能,了解自己負責的工作
2. 再從自己所在的方框上往上和往下看
3. 沿著線往上看一層,可以看到哪個人是自己要回報或尋求支援的對象,也就是自己在這個架構當中唯一的上級
4. 沿著線往下看一層的各個方框,可以找到哪些是需要自己管理的功能區塊
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員工快速了解自身在這個架構中的位置與職責。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HICS提供了標準化的組織圖,並不代表每個醫院必須完全照單全收,而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管理文化做出適應性的調整。
在「方框」的層面上,考量以下幾點:
1. 根據醫院的規模,總共需要哪些功能區塊
2. 這些功能區塊能否應對各種緊急事件
3. 是否有分配給合適、有訓練過的員工
4. 在緊急事件中,如何分階段啟動所需要的區塊
在「線條」的層面上,則可以運用HICS中重要的概念「控制幅度」(span of control)來檢視線條的適當性,避免過多或過少的連結,確保指揮管理的順暢與靈活調度。
雖然HICS的運作還涉及其他方面的細節,但以「方框與線條」的視角簡化這個架構,能夠幫助醫院的使用者更快地入門,再深入掌握其原理和規則。




參考資料:
1. Jan Glarum, Healthcare Emergency Incident Management Operations Guide. 2017, Butterworth-Heinemann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