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緊急應變中的歸建作業: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

 


在面對重大災害或突發事件時,醫院往往需要迅速啟動應變機制,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然而,隨著事件進入尾聲,若未妥善規劃歸建(demobilization)作業,不僅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更可能對人員安全與醫療服務持續性產生負面影響。在台灣,醫院在實施緊急應變時,往往著重於啟動與應變階段,卻較少關注事件收尾與歸建規劃。即使在導入醫院事件指揮體系(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HICS)架構的情況下,負責歸建的歸建小組(Demobilization Unit)在組織設計中也常被忽略或未實質運作,導致應變結束後常出現人員分工不清、設備遺留或資源釋出不當等問題。因此,更需要強調歸建單位的重要性,並將其納入醫院平時的訓練與演練中。

 

為什麼歸建很重要?

歸建是指在應變任務逐步完成後,有系統地釋出人力、物資與裝備,使其回復至正常狀態的過程。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 成本控制:災害應變期間的資源都是具有一定成本,延遲歸建將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2. 人員安全:長時間待命或工作可能導致人員過勞,甚至影響歸建途中的安全。
  3. 資源調度效率:及時歸建能讓資源投入其他仍在進行中的應變行動,提高整體效能。

特別是在處理危害物質或是生物病原災害時,有些人員或設備需要先進行除污(decontamination)才能歸建,因此更須提前規劃相關作業。

 

歸建規劃:從一開始就要啟動

歸建作業不應等到事件「結束」才開始,而是應該自事件初期就納入行動計畫之中。實務上,在使用HICS的情況下,應由其中的歸建小組長(Demobilization Unit Leader)在指揮體系啟動後,即著手歸建計畫的草擬與修訂工作。

一份完整的歸建計畫應包含下列要素:

  1. 資源釋出條件與順序:包含人員、裝備、場地,依照任務完成狀況與剩餘需求排序,並考量人員健康與後續醫療服務需求。歸建啟動的判斷指標包括:
    • 事件目標已達成;
    • 資源長時間待命未派用;
    • 在規劃階段即發現資源過剩;
    • 沒有再新增資源需求;
    • 現場已出現明確的事件結束訊號;
    • 現場有多數未被指派任務的資源。
  2. 釋出作業程序與責任分工:明確定義各部門如何回報可歸建資源、誰負責核准、聯繫、交通安排與歸還作業。
  3. 健康與安全檢查:離開現場前應針對人員進行必要的健康評估,如是否出現過勞、創傷反應等。
  4. 文件與紀錄管理:運用標準化表單(如歸建退場表)記錄人員動態與資源狀態,以利資源狀態掌握以及後續行政與教訓學習。
  5. 溝通與通知計畫:包括內部通報、外部合作機構同步更新歸建進度、必要時的對外說明(如醫院回復常規運作的時間)。
  6. 支援性安排:如交通工具、裝備清潔、報帳流程與人員心理支持機制等。

 

歸建的角色分工與流程

歸建是一個跨部門合作的作業,在HICS中涉及以下主要角色:

  1. 指揮官(Incident Commander):判斷是否啟動歸建,並最終核准歸建計畫。
  2. 計畫部門(Planning Section):擬定歸建計畫,啟動並追蹤實施進度。
  3. 執行部門(Operations Section):辨識可釋出的任務單位與資源。
  4. 後勤部門(Logistics Section):協調裝備歸還、資源補給與人員運送。
  5. 財務行政部門(Finance/Admin Section):處理工時紀錄、報帳與補償。
  6. 聯絡官(Liaison Officer):通知外部合作單位歸建狀況。
  7. 公共資訊官(Public Information Officer):視需要發布對外訊息,說明醫院服務狀態是否恢復正常。

此外,應運用標準化表單(如歸建退場表)以確保程序具追蹤性與透明度。

 

常見的歸建盲點

  1. 太晚啟動歸建計畫:許多醫院等到事件結束才開始規劃,導致過渡時期混亂與資源閒置。
  2. 忽略人員的心理壓力:應將員工的壓力評估與支持納入歸建一環,尤其在重大事件後更形重要。
  3. 表單未完整使用:若歸建程序未妥善記錄,將使資源盤點不完整,以及事後難以進行有效的經驗回顧與學習。
  4. 外部單位未同步:若未及時通知消防、警政、衛生局等合作單位,易造成外界誤判醫院應變狀態。

 

可參考的工具與策略

  • 歸建退場表(Demobilization Check-Out)(HICS 211):標準化退場流程,記錄人員工時、裝備狀態與健康確認。
  • 歸建簡報會議(Demobilization Briefing):針對即將歸建的人員說明後續任務、注意事項與追蹤方式。
  • 歸建追蹤表:由規劃單位維護,記錄每一資源釋出時機、狀態與目的地。

 

結語

歸建絕非應變的「收尾雜事」,而是影響資源效能、人員安全與醫院恢復力的關鍵一環。唯有自應變初期即納入規劃、明確分工並依標準程序執行,才能讓整體應變展現「有始有終」的專業與韌性。讓歸建成為標準流程中的一部分,是每一位緊急管理工作者共同的責任。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參考資料: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 3rd ed. Washington, DC: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17.

California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Authority. 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HICS) Guidebook. 2014.

FEMA Emergency Management Institute. ICS 300 – Intermediate ICS for Expanding Incidents. FEMA; 2019.

Shooshtari SH, Tofighi SH, Abbasi SH. Benefits, barriers, and limitations on the use of 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J Res Med Sci. 2017;22:36. doi:10.4103/1735-1995.202146

Bahrami P, Ardalan A, Nejati A, Ostadtaghizadeh A, Yari A.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Finding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Bull Emerg Trauma. 2020;8(2):62-76. doi:10.30476/BEAT.2020.46445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