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緊急應變計畫「共同應變程序」與「個別事件指引」

 

 

在醫院緊急應變計畫(Emergency Operation PlanEOP)中,有兩個關鍵的部分:「共同應變程序」與「個別事件指引」。之所以會有這兩個區分,是因為在醫院處理緊急事件時,有些程序是大多數情境都會用到的,這些可以統一整理在「共同應變程序」中;而另一些只會在特定事件中啟用的作法,則收錄在「個別事件指引」裡。

這樣的規劃方式有兩大優點:一方面可以簡化整體應變計畫,方便使用者快速查找所需程序;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因應複合式災害事件,使整體計畫更具彈性與實用性。


如果用「做菜」來比喻醫院應變緊急事件,不論你今天要做的料理是炒飯、炒青菜,還是炒肉絲,都會用到一些共通的步驟與工具,例如:

  • 開火熱鍋
  • 加油
  • 放鹽調味
  • 使用鍋鏟翻炒

這些「通用的動作與工具」,就像是醫院裡的「共同應變程序」。無論遇到的是火災、地震、停電,或傳染病事件,醫院通常都會涉及以下這些通用流程:

  • 事件通報
  • 應變啟動
  • 人力召回與調度
  • 物資調度與管理
  • 對外聯絡與媒體應對
  • 病患處置與疏散安排

因為這些程序在多數緊急事件中都會使用,因此會被獨立出來,統一規劃於「共同應變程序」,供全院參考。

 

即使都是「炒」類料理,炒飯、炒青菜、炒肉絲之間仍然有差異,主要差別就在於所使用的主食材:飯、青菜與肉絲。這就像是醫院在面對不同緊急事件時,所需採取的「個別事件指引」會有所不同。

舉例來說:

  • 地震後需要檢查建築結構安全
  • 火災發生時須進行滅火與關門
  • 停電時需切換備用電源,確保關鍵設備運作不中斷
  • 傳染病事件則涉及隔離、檢疫與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

這些都是針對特定災害才會啟動的應變措施,因此需要另外規劃,並記錄於「個別事件指引」中。

 

有了「共同應變程序」這套基礎架構,醫院在撰寫緊急應變計畫時,就不必在每一個事件中重複書寫相同的程序。只要針對各種緊急事件的特殊情境,規劃於對應的「個別事件指引」,就能快速組合出完整的應變方案。

舉例來說,當醫院同時面臨「颱風」與「火災」時,只需依序啟動所需的共同應變程序,再搭配這兩種災害的個別事件指引,就能完成應變。

這種模組化、組合式的設計,不僅能提升實際操作的效率,也讓計畫內容更清楚、更好用,更具備處理各種複合災害的能力。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參考資料:

1.       Tangredi, E., J.C.R. Staff, and J.C.R. Inc.,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 An All-hazards Approach. 2016: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2.          Muller, R.J.,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 Bible for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rs. 2017: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3.       Bullock, J., G. Haddow, and D.P. Coppola,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anagement. 2017: Elsevier Science.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