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鍵功能與相依關係看醫院災時持續運作:
誰該做什麼,靠誰才能做?
一、前言:從「醫療不中斷」談起
當災難發生時,醫療不中斷是社會穩定與生命安全的最後防線。然而,許多醫院的緊急應變計畫仍聚焦於滅火、疏散與人員召回等工作,較少深入探討「如何持續完成醫療任務」這個核心問題。事實上,真正能支撐醫療不中斷的,不只是硬體設施,還需要一套針對各部門「Essential Function」(關鍵功能)與「Interdependence」(跨部門相依關係)所建構的持續運作架構(Continuity of Operations, COOP)。
我們可以從這兩個角度,來檢視各部門在災難中的關鍵任務,以及完成任務所需的跨部門支援,協助醫院建立更務實的持續運作計畫。
二、功能優先:每個部門的 Essential Function是什麼?
在持續運作規劃中,一個部門的使命(mission)是它在醫院整體運作中的核心定位與存在目的;而為了實現這個使命,部門會執行許多日常任務與工作,這些被稱為功能(functions)。其中,有一部分功能在災難期間若中斷,將導致無法完成該部門的使命、病人照護受損或醫療服務中斷,這些就是所謂的關鍵功能(essential functions);其餘雖然有助於提升效率、品質或教學發展,但在災難中可延後或暫停的功能,則屬於非關鍵功能(non-essential functions)。換言之,Essential
Function 是一個部門為了完成其使命,在災難當下「不能不做」的最小必要工作集。
醫院的主要任務是提供病患照護,因此臨床單位的 Essential Function 是災難時維持醫療運作的核心,例如:
- 急診部的 Essential Function 是急症病患的急救處置
- 加護病房的 Essential Function 包括重症監控與病患穩定
- 手術室的 Essential Function是提供緊急手術
然而,非臨床單位的許多功能同樣關鍵,若這些支援缺失,醫院在災難時也難以正常運作,例如:
- 藥劑部須持續調劑與配送急救藥品
- 資訊室需維持 HIS 系統運作
- 工務室負責供電、空調、水源與氣體供應
- 總務室需協助醫材與物資支援
三、看不見的依賴鏈:跨部門 Interdependence
各部門的 Essential Function 雖各自重要,但實際執行這些功能時,往往仰賴其他部門的支援。這些支援鏈關係可分為三類:
- 由非臨床單位支援臨床單位,例如:急診的給藥需仰賴藥劑部調劑、總務室運送、資訊室系統運作;加護病房的呼吸照護需仰賴工務室提供穩定電力與氧氣。
- 由臨床單位支援其他臨床單位,例如:急診需 ICU 提供重症床位、開刀房需要病房安排後續住院。
- 由非臨床單位支援其他非臨床單位,例如:工務室提供穩定電力與冷氣,確保資訊室的伺服器機房不中斷運作。
這些依賴關係構成了醫院災時運作的「支援鏈」,也揭示出一個事實: Essential Function 的維持,不是單靠某一部門,而是建立在整體協作的基礎上。
換言之,每個單位都應釐清:
- 我提供哪些功能是他人 Essential Function 的一環?
- 為了完成我的任務,我需要誰提供什麼樣的支援?
在這樣的互依結構中,非臨床部門常常是「低調但關鍵」的存在。他們的 Essential Function 並非直接在前線,而是支撐前線能夠持續運作的關鍵力量。
四、從功能出發,建構持續運作規劃的三步驟
為協助各部門建立具體可行的 COOP,可採用以下三步驟:
- 明確部門使命(Mission):釐清本單位在整體醫院中的角色與責任。
- 列出 Essential 與 Non-essential Function:從所有日常作業中篩選出災難中不能中斷的核心功能。
- 盤點 Interdependence(相依關係):針對每項 Essential Function,列出需要哪些其他單位支援,並確認有無備援。
這三步驟不僅可用於持續運作規劃,也可用來設計跨部門演練與備援系統。
五、結語:持續運作是一場團隊接力
醫院是一個由臨床與非臨床單位組成的系統,災難期間若要持續提供病人所需的基本醫療照護,不能只靠某一部門「撐下去」,而需所有單位釐清自己的關鍵功能與責任,並明白「我靠誰、誰靠我」。
真正的醫療韌性,不在於單位是否強大,而在於整體系統是否看見彼此的依賴,並共同守住醫療不中斷的底線。非臨床部門不再只是輔助角色,而是災難醫療得以運作的骨幹,理應獲得與臨床部門同等的重視與準備。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參考資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Health service continuity planning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 guidance document. Geneva: WHO Press.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7830
2.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18). Continuity Guidance Circular (CGC).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https://www.fema.gov/emergency-managers/national-preparedness/continuity
3.
California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Authority. (2014). 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HICS) Guidebook (2014 ed.).
https://emsa.ca.gov/hospital-incident-command-system-resources/
4.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n.d.). Healthcare COOP and Recovery Planning. https://aspr.hhs.gov/HealthCareReadiness/guidance/Documents/hc-coop2-recovery.pdf
5. Llaneta, A. (2025, April).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Emergency Care in the Time of Crisis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World Association for Disaster and Emergency Medicine (WADEM) Congress, Tokyo, Japa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 Philippine General Hospital, Philippines.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