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照護機構營運持續規劃



當災難或緊急事件發生時

除了災害本身對健康照護機構的衝擊外 也可能讓機構的重要功能停止運作 進而導致病患傷亡、財務損失、名聲破壞、醫療糾紛…等等問題 相較於企業 病患照護在緊急狀況下依然必須維持 且為了要持續運作 需要的專業介入可能比企業更多 要避免或是減少這些問題 靠的就是營運持續規劃(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 健康照護機構的營運持續規劃 可以大略的分成四個步驟: 第一步:定義機構營運的目標與範疇 機構所提供的主要服務是什麼? 主要服務的對象是誰? 大型醫院、小型診所、護理之家在這方面不盡相同 機構能夠承受的風險程度為何? 持續運作的範疇與目標為何? 組成持續運作規劃的團隊 共同來進行分析與規劃 第二步:決定關鍵功能、進行營運衝擊分析 機構能夠營運,仰賴許多必要功能的運作 其中對於維持機構核心服務、最不能夠中斷的 即為關鍵功能 在這個步驟中 要先找出哪些是這個機構的關鍵功能 以及需要哪些資源來維持這些功能 包括相關的設備、人力、物資、文件、空間、設施、資訊系統...等 並分析這些關鍵功能和資源一旦中斷 機構會受到什麼樣的衝擊與損失 搭配復原所需的時間 排定關鍵功能和資源的優先順序 第三步:規劃持續運作與復原策略 在這個步驟中要規劃如何維持關鍵功能 包括當維持該關鍵功能的資源喪失或失效時 對應的應變和復原策略是什麼 例如原有空間無法維持關鍵功能時 可以考慮替代場所 或是資訊系統失效時 可以考慮紙本作業 但是在進行規劃時也要考慮應變的成本 越快速恢復運作的持續運作或復原策略 通常也伴隨越高的花費 第四步:演練、檢討、與改進 在上一步驟中規劃好的策略到底管不管用 需要靠演練來測試 例如規劃在室外的替代運作場所是否合適 可以測試該場地能否維持關鍵功能的持續運作 另外也需要測試這些方案執行所花費的時間 是否在關鍵功能恢復的目標時間之內 利用演練進行測試後 再檢討持續運作規劃中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如此持續更新 才能讓機構更能在危害的衝擊下 維持機構進行最基本的營運 #Business_Continuity_Planning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