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延伸治療區域與替代醫療場所



#Expanded_Treatment_Area (ETA) #Alternate_Care_Site(ACS) 隨著疫情的進展 確診人數與因為疫情相關到醫院的病患數也大幅增加 為了要讓非隔離區域不被染污 許多醫療院所將一些空間區隔出來 這些原本不是用於病患治療的區域 即稱為延伸治療區域(Expanded Treatment Area)或是替代醫療場所(Alternate Care Site)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到的#生物病原災害下的替代醫療場所 主要是在醫院之外、由衛生機構所設置的替代醫療場所 如果是醫療院所要設置ETA或是ACS 要再多注意幾件事情: 1. 該場所設置的目的與目標: 例如用來採檢的和用來隔離確診個案的空間 在設置上會不太一樣 因此要先想清楚各個區域的為什麼要設置 再來做進一步的規劃 2. 安全的考量: 病患在這些空間中 是否能夠得到安全的照護? 例如大量出血或是呼吸衰竭時能否有醫護人員在該區域中處理 員工在這些空間中 是否能夠安全的工作? 穿著全套防護衣長時間工作可能導致脫水或熱傷害 尤其是天氣逐漸變熱 很多戶外空間在太陽曝曬下溫度可能會升很高 3. 空間的考量: 是否有足夠的遮蔽性? 包括遮風避雨和病患隱私 是否夠大到足以容納病患與工作人員? 例如要在這些空間中急救病患時要能容納病床、急救設備和人員 廁所的問題如何解決? 病患或家屬在該空間等待時要上廁所、但是又不能進來醫院時 地面是否平坦? 要注意推床或輪椅是否會被卡住、或是被門檻擋住 戶外的空間還是注意排水的問題 因為下雨天有些戶外空間可能會有淹水的情形 4. 設備的考量: 如果是等候區 需要注意場所中是不是會有溫度過高過低、日曬雨淋的狀況 而需要裝設相關的冷氣、暖氣、遮陽、避雨的設備 如果是要治療甚至是急救病患的區域 更要注意電力、氧氣、抽吸、照明這些維持醫療照護持續運作的設備 急救醫材與藥物、呼吸器、電擊器等急救設備 也要考慮備在或是能夠快速推到這些區域 還要注意是否有電腦與網路可用 以及與醫院內部的通訊 包括地線、手機、無線電、視訊設備... 戴著N95或P100時,講話聲音會變小 在吵雜的環境中很難溝通 也需要注意擴音設備 5. 人力的考量: 因為疫災而設立的ETA或是ACS 其中的工作人員 很多是從原有人力當中抽出來的 這樣可能會導致原有業務持續運作上的困難 另外這些人力也要考慮到輪班的問題 當疫災相關的病患數很多時 可以用大量傷患或化災的模式來考慮人員分工與輪替 但是要注意和一般創傷型大量傷患不同的是 疫災的時間可能會持續數天甚至是數月 因此要有更長時段的人力規劃方式來支撐ETA/ACS的運作 從疫情開始至今 醫療院所中可能已有各種替代/延伸場所 但隨著疫情進展或需求改變 ETA/ACS也需要跟著調整 才能符合機構和病患的需求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