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災害應變六大關鍵區塊 - 通訊用的工具

通訊的本質是訊息的傳遞。在應變緊急事件時,應變人員會需要收集各種資訊,例如大量傷患應變時需要收集傷患的數量及嚴重度,或是地震時統計院內傷亡與災損;也會需要傳遞或發佈各種訊息,例如火災應變時通知員工應變啟動和廣播疏散,或是疫災時向民眾說明醫院的防疫規範。有些通訊工具只能單向的傳遞或發佈訊息,例如醫院的官網或院內網站、院內廣播、電視新聞或電台廣播…等,而有些通訊工具則可以收集與傳遞資訊,例如電話(桌機、行動電話、衛星電話)、傳真、無線電、通訊軟體、社群媒體、面對面的說明…等。
在這些通訊工具中,無線的通訊工具可能會因為建築物屏蔽的因素而出現收訊的問題,例如在地下室可能會收不到無線電的訊號,因此需要在緊急事件發生前先測試是否能在醫院的各地點都能使用。社群媒體的使用,除了進行內部的訊息溝通外,還可以透過社群媒體收集到災害相關的資訊,例如災情、道路中斷等訊息,以及可以透過社群媒體中的回覆功能,來傳遞出訊息,而非只是像傳統媒體的單向訊息發布。然而要注意的,這些基於網路的通訊工具,包括通訊軟體、社群媒體、其他使用網路的App,雖然好用,但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之下是無法使用的。
即使有許多通訊工具可以使用,但面對面的說明,像是會議、簡報、或資訊中心,在某些狀況下還是不可替代的。除了能發佈訊息之外,還能當面進行回答問題,例如大量傷患應變時,醫院開設家屬資訊中心回答家屬的詢問;或是應變人員的會議,除了可以傳遞正確的資訊、減少混淆外,還可以提供彼此意見交流的機會。
緊急事件本身及可能造成通訊的中斷,或是事件發生後的大量使用導致電信資源壅塞,因此不論選用何種通訊工具,都需要在事前的整備階段,先規劃好不只一種的通訊方式,特別是當主要通訊工具無法使用時的『備用』的系統,例如當桌機和手機都無法使用時,改為無線電的使用。
除了各式通訊工具之外,醫院在進行緊急應變規劃時,需要備有通訊錄或聯絡表,特別是針對院內長官、應變中重要員工、以及重要的外部單位(例如衛生局或是廠商)的『各種』聯絡方式,也就是說,除了主要的通訊方式之外,還需要在通訊錄中記錄備用的通訊方式。當災害發生時,如果以主要的通訊方式聯絡不到時,就可以改用備用的聯絡方式,才能減低『找不到人』的問題。
參考資料:
1. Tangredi, E., J.C.R. Staff, and J.C.R. Inc.,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 An All-hazards Approach. 2016: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2. Muller, R.J.,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 Bible for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rs. 2017: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3. Bullock, J., G. Haddow, and D.P. Coppola,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anagement. 2017: Elsevier Science.
作者:台大醫院周維國醫師
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請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