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院發生災害時,為了要應變災害(例如火災時要滅火)、持續運作(例如維持病患的治療)、以及災後復原,會需要用到各種資源與資產,包括以下這些類別:
1. 藥品:除了維持病患照護就會使用到各種藥品外,醫院在應變一些特殊災害時,可能會用到一些平時較少使用的藥物,例如治療特殊傳染病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毒化災時的解毒劑…等。有些專科醫院中,某些藥品可能不會常備或備量較少,例如精神科醫院中的急救藥物。
2. 醫材、醫療設備:在應變一些特殊災害時,可能會使用到平時不會使用到的醫材與醫療設備,例如化學災害應變時,需要個人防護設備、化災除污設備;或是火災應變中疏散病患時,搬運病患用的擔架或長背板。此外,災害時也可能導致一些常用的醫材與醫療設備用量增加,例如大量傷患應變時會用到的推床、輪椅、點滴架、靜脈輸液幫浦…等。
3. 非醫療物資與設備:醫院的運作也仰賴許多非醫療相關的物資與設備,物資部分包括食物、飲水、燃料、床單、棉被…等,而設備部分則包括滅火器、UPS、清潔設備…等。當緊急應變進行時,這部分的資源也可能會改變,例如停電時對於發電機和燃油的需求就會增加。
4. 空間與設施:緊急應變中,也會使用到各種空間與設施,這些空間與設施也是醫院的資源與資產的一部分。其中有些是平時就已有、當災害發生時可以立即使用,例如逃生標示、緊急逃生出口、安全梯…等,或是災害應變中的指揮中心、緊急應變中心(EOC);有些則是災害發生後才進行規劃與使用的,包括提供病患遮蔽的空間,例如因颱風導致病房窗戶破裂、淹水而無法繼續住院時,就需要另一個能夠收治的空間;還包括延伸或替代治療場所,例如大量傷患應變時使用門診候診區作為病患處理空間、火災時將病患疏散到醫院外的空地、在停車場架設採檢區…等。在這部分的規劃要特別注意,因應不同需求,可用的空間也不同,例如同樣都是大量傷病患事件的延伸治療區域,外傷病患與疫病病患對空間的規劃就會不同。此外,行政單位與特殊單位在災害應變的空間使用上,也應該事先進行規劃,例如資訊室、人事室、往生室這些單位,如要持續運作時對於空間上的需求。
5. 系統:醫院在日常運作或緊急應變時,都會使用到各種系統,這些系統也是資源與資產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偵檢系統(例如火災偵測系統)、警報系統(例如火警警報、受信總機)、廣播系統與通訊系統。
這些資源與資產,雖然有些並不是每個單位在緊急應變時都會使用到的,但是其中有些則是許多單位在維持運作中的關鍵必要功能都會使用到的,當災害影響的範圍較大、或時間較久時,這些關鍵資源就有可能產生各單位間的競爭。舉例來說,應變新冠疫情時,急診、加護病房、專責病房都會使用到N95口罩這個關鍵資源;或是當醫院發生火災,許多單位都需要疏散時,能維持病患照護的空間就是關鍵的資源。因此,在災害發生前,就需要先辨識出各單位與部門所需要的關鍵資源,盤點各項資源與資產的數量與位置,並規劃災害時這些關鍵資源的分配與使用。
參考資料:
1. Tangredi, E., J.C.R. Staff, and J.C.R. Inc.,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 An All-hazards Approach. 2016: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2. Hospitals Emergency Management (EM) -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https://store.jcrinc.com/assets/1/7/cc_hap_em.pdf)
3. https://www.ready.gov/resource-management
作者:台大醫院周維國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