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災害發生前,醫院應盤點院內資源與資產的狀態,包括數量、品項、倉儲地點、院內取得的方式,以及取得外部資源的方式,並評估在應變各種可能災害時,可能會需要哪些資源與資產。對於資源與資產的需求,會因為災害種類和持續時間而有所不同。利用危害脆弱度分析,針對高風險的危害,可以評估危害可能會對資源與資產造成哪些衝擊,也可以評估在應變這些危害時,為了要達到『應變災害』、『持續運作』、以及『災後復原』這三個目標,會需要使用到哪些資源與資產。
在評估資源與資產時,要考慮到兩個面向,第一個是『Availability』,包括資源與資產的品項、數量、儲存的地點、以及可以使用的時間。有些資源是災害發生時立即就會使用到,例如火災發生時會使用滅火器、颱風來臨時用到沙包,有些則是災害應變的中後期或復原期會需要的,例如病患疏散後可能需要移動式抽吸(suction)、或是淹水後需要使用抽水機。另外要考慮資源或資產可取得的時機,有些資源是放置在各單位,可以立即取用,有些是放置在醫院庫房,需要有人幫忙運送給需要使用的單位,還有些則是院外的資源,需要請供應商送至醫院。在進行資源與資產的需求評估時,也需要考慮到這個部分,以免需要該資源或資產的時候卻無貨可用。
第二個面向是『Capability』,指的是該資源或資產能發揮的作用與量能。舉例來說,同樣都是解毒劑,但不同的解毒劑針對的毒化物質並不相同;同樣都是應變毒化災時穿著的個人防護裝備,A、B、C三種等級的裝備能提供的防護效果不同;同樣都是呼吸器,有些是可以蓄電的,有些則是一定要外接電源,有些是可以外接氧氣桶使用,有些則是需要接醫院的中央氧氣;同樣都是滅火器,MRI室中就只能選擇無磁性滅火器;同樣都是醫院中可作為替代醫療場所的空間,有些有插座、氧氣可以使用,有些則沒有。這些capability上的差異,在醫院進行資源資產的評估時,都需要列入考慮。
在評估完需求後,再進一步分析這些資源與資產,醫院內部已有的是哪些,仰賴醫院外部供應的是哪些。在平時就需要定時監控這些資源與資產,在應變災害時也要持續監控資源與資產的使用、供給、庫存的狀態。
參考資料:
1. Tangredi, E., J.C.R. Staff, and J.C.R. Inc.,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 An All-hazards Approach. 2016: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2. Hospitals Emergency Management (EM) -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https://store.jcrinc.com/assets/1/7/cc_hap_em.pdf)
3. https://www.ready.gov/resource-management
作者:台大醫院周維國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