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醫院內部的安全
醫院的使命與任務是提供健康照護的服務,但如果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無法維持安全,就違背了這個使命。然而,維護醫院的安全不僅僅是保全或警衛的責任,而是全醫院員工的責任。員工最清楚平常的工作中哪些狀況是正常的、哪些是異常的,因此,在接受過安全的訓練後,就能成為醫院維安中重要的一員。雖然維持安全很重要,但是也要兼顧緊急應變的量能不能實質上被減弱,舉例來說,醫院緊急應變時需要管制出入口,但是不能讓來應變的員工都塞在門外。在緊急應變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1.出入管制:災害發生時,可能很多人會湧入醫院,包括員工、病患、家屬、外包廠商、外部維修人員、政府單位(警察、消防、衛生…)、志工…等,如不進行管制,可能會導致混亂與安全上的問題。需要安排保全人員負責管制重要應變區域的進出,以及阻止應變工作被不相關的人干擾。醫院在規劃相關規定時,就應該先規劃好哪些區域的管制層級,特別是一些重要的單位。
2.交通管制:醫院需在緊急事件時管制出入醫院的交通,因為如不進行管制,可能會干擾救護車或是其他應變車輛的進出。管制人員需考慮是否有三角錐或封鎖線等物品、是否有人力可快速派遣、媒體採訪區位置、是否需考慮與執法單位協調管制的範圍。舉例來說,化學災害病患送至急診時,交通管制能阻止人車誤入污染區;或是嚴重的地震過後湧入大量傷患,但被召回的員工或救護車也需要進入醫院,需要交通管制來減少混亂。
3.滋擾事件:緊急事件應變和復原的過程中,病患、家屬、甚至員工都可能會因為各種壓力或情緒,出現滋擾行為,醫院員工需能辨識滋擾行為的出現並對此展開應變。在很多醫院的應變計劃中,都有規劃醫療暴力的應變方式,但是在災害應變時,保全或其他人力有可能被調度去負責其他工作,例如管制出入,而減少了處理滋擾事件的人力,因此也要考慮在這樣的條件下,原有的規劃是否依然可行。
4.內部員工:內部員工也有危害醫院安全的可能,而且因為員工可以接觸更多外人無法接觸的院內區域,威脅甚至更大。因此,訓練員工辨識其他員工不正常之行為,例如非授權人員進入某些管制區域,可以及早發現潛在的危險;醫院內會影響運作的重要關鍵區域需要加強保全維安,並且在重要的關鍵設施上設置備援系統,當原有系統遭到破壞時還能維持醫院的運作。
維護醫院病患、家屬、員工的安全,不只是平時就要進行的工作,在各種災害和緊急事件中更是重要,例如資訊系統當機時維持院內民眾的秩序、地震後管制建物損壞之區域的進出…等,都是緊急應變能否成功的關鍵。
參考資料:
1. Tangredi, E., J.C.R. Staff, and J.C.R. Inc.,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 An All-hazards Approach. 2016: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2. Hospitals Emergency Management (EM) -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https://store.jcrinc.com/assets/1/7/cc_hap_em.pdf)
3. Muller, R.J.,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 Bible for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rs. 2017: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作者:台大醫院周維國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