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作為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

 


關鍵基礎設施(Critical Infrastructure, CI)是指人民生活、經濟發展、政府運作、以及國家永續生存的重要設施。以國家的層面來看,其中包括供水、能源、交通、緊急救援與醫院、資通訊、中央政府、銀行與金融、科學園區這些項目。關鍵基礎設施有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彼此之間在地理上或功能上有著緊密的關係,一旦這些設施受災或中斷後,將衝擊到其他設施的運作,這個特性即為相互關聯性(Interconnection),或稱作相依性(Interdependency)。
但即使如此,不同的關鍵基礎設施之間的相依性並不相同。舉例來說,當電力系統中斷時,對道路運作的衝擊並沒有對醫院的運作衝擊來得大,但是反過來說,醫院運作的中斷,對道路或發電設施的運作衝擊,卻影響不大。
醫院作為關鍵基礎設施之一,其重要性在於所有災害都需要緊急醫療服務的支援,若醫院受到災害影響而無法順利進行救治工作,除了因基本的醫療能力失效而導致傷害惡化甚至死亡外,長久下來將造成民心動搖、影響社會秩序與安寧,因此是人類對抗災害的重要應變單位。但是醫院的運作,也依賴於其他的關鍵基礎設施,且對於不同關鍵基礎設施的依賴性不同,一旦失去這些設施,可能會導致醫院營運的失效。
醫院要能持續運作,其必要條件包括結構性要素(例如建築物)、非結構性要素(例如水、電、醫療 設備等)、以及功能性要素(例如人力、醫療資源等)。當災害衝擊其中任一個運作條件,都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醫療運作困難甚至是服務中斷。以地震為例,對於醫院本身而言,建築物本體的毀損,可能致使運作中斷;即使建物及人員安好,醫療設備的損壞,也可能導致無法運作;此外,對於醫院外部的基礎設施而言,道路、橋樑損壞導致交通中斷會阻礙病患到達醫院,或是醫院員工無法到院工作;醫療設備需要電力運作、需低溫存放的醫療資源亦需要電力維護,若電力中斷將導致設備失效以及醫療資源損失,以及無法提供照明、空調等醫療運作所必須的元素。
醫院在考慮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CIP)時,並非只是考慮到面臨大型或複雜的災害時的醫院內部應變,而應該在應變的規劃與演習的設計上,考慮到醫院內部單位之間與對於外部關鍵基礎設施的相依性,才能有效的在災害後維持其運作。
參考資料: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關鍵基礎設施災害脆弱度評估與風險管理:災害衝擊評估方法I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關鍵基礎設施災害脆弱度評估與風險管理:災害衝擊評估方法 II
作者:台大醫院周維國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