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與測試後的改進措施

 


不論是評核、審查、演習,或是真實發生的災害事件,對醫院的緊急應變規劃都是一種評估與測試,然而,這些評估與測試最終要達成的,是對醫院緊急應變規劃的改進措施。特別是當演習結束或災害發生後,對於醫院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應該要透過事件後的回顧與討論,將應變得當的地方保留下來,將還不夠好的地方提出改進。然而,在台灣的演習或災害後的檢討中,常常可以發現三個問題:
問題1. 改進建議過於籠統。在台灣的演習或事件檢討中,很多改進的建議往往過於籠統,例如『應變流程需要改善』、『組織架構需要調整』、『員工教育訓練不足』…等。籠統的改進建議,並無法化為實際的改進措施。根據演習或事件的評估與分析,所提出的改進措施,應該要符合『SMART』原則,也就是具備以下這五個特性,才能夠具體的發揮功效:
『明確性』(Specific):明確的說明改進措施中的人、事、時、地、物,以及這麼做的理由
『可評量』(Measurable):能夠具備數字或敘述性描述來測量改進的措施
『可達成』(Achievable):在醫院或單位的規模、資源與能力內做得到的
『相關性』(Relevant):必須是跟醫院或單位的任務和使命相關
『時間性』(Time-bound):有明確且合理的時間規範來完成
問題2. 缺少針對各面向的改進。在改進的措施上,可以藉由以下六個面向來提出,讓改進涵蓋的範圍更加全面。
1).計畫、措施:緊急應變計畫和各種作業流程作為災害應變時重要的參考資料,在評估與測試後的結果,需要反映在各種計畫與措施的修改上。例如火災演習後修訂火災的緊急應變計畫。
2).組織架構:不論是否使用HICS,醫院的組織架構是災害應變時關鍵的元素之一,透過評估與測試,找出其中需要保留與修改的地方。舉例來說,大量傷患事件後,發現家屬到院時無人負責處理而導致混亂,就要考慮增設家屬訪客服務小組。
3).管理程序:緊急應變要能成功,很大的仰賴各種管理的程序,因此需要從評估與測試中得到的經驗來改善各種管理的程序。例如事件應變中發現醫藥材與設備需要緊急使用時卻調不到,就需要修改其調度程序。
4).設備、資源:從測試與評估中,找出需要補充或汰換的各種資源與設備,包括人力、醫療與非醫療的物資與設備,且需要考量數量與品項兩個方面。舉例來說,病房的火災演習中發現沒有足夠的搬運工具可以用來疏散無法行走的病患,或是沒有適當的呼吸道設備可以在第一時間救治嗆傷的傷患,就需要考慮是否添購這些資源。
5).教育訓練:作為整備(Preparedness)中重要的活動,在評估與測試中發現的問題,不論是好的方面還是需要改善的,都可以用來改進教育訓練,增強員工的應變能力。例如地震後發現員工能夠很快速的評估醫院的災損與安全性,並且在災害應變上發揮很大的功效,就可以把這個項目作為未來教育訓練的項目之一。
6).未來應變:從事件或演習來出發,思考未來遇到類似狀況時的應變上需要哪些改進。舉例來說,過去台灣的醫院曾經遭遇過颱風、停水、地震、火災等災害事件,這些事件未來依然有可能會發生,因此需要透過事件的分析來思考未來遇到類似的狀況時,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問題3. 缺少對改進措施的追蹤與測試。透過評估與測試,可能找到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然而能夠投入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在這許多的改進措施中,需要挑選最重要的優先來執行。此外,在找到各種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各種改進措施後,如果無法落實,對於醫院的緊急應變能力也是沒有幫助。因此,改進措施應該要指定負責的對象或單位,並排定時間來確認。更重要的是,在下次或下年度的演習中,測試這些改進措施,評估醫院在這些面向上的應變能力是否更加完備。
不論是哪個方式,透過各種評估與測試,包括演習和真實發生的事件,從中獲取教訓與寶貴的經驗,回歸到醫院的減災、整備、應變、復原的措施中,逐步優化醫院對於各種災害的緊急應變規劃,才能讓醫院對於各種緊急事件具備更好的韌性。
參考資料:
1. Tangredi, E., J.C.R. Staff, and J.C.R. Inc.,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 An All-hazards Approach. 2016: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2. 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 (https://www.fema.gov/....../national....../exercises/hseep)
3. 災害管理與實務(第二版)
作者:台大醫院周維國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