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事件指揮系統(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醫院要應變緊急事件或災害,需要處理許多面向上的工作,大規模的事件甚至會需要動員許多員工共同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一個指揮架構來幫助大家共同完成應變。這樣的架構,在台灣的醫院中,最多的是使用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HICS)。要能發揮HICS的功能,而不是讓其變成互相推卸責任的編組,有幾個使用上的重點:
架構:指揮階層與四大部門
HICS的架構中分為指揮人員(Command staffs)與四大部門,為了讓應變能夠精簡,並且讓大家說同樣的語言,也就是大家都知道需要什麼樣的功能要找哪個小組,這些部門的分工方式是以緊急應變中的『功能』來進行。簡單來說,指揮人員負責管理,執行部門負責完成緊急應變的任務,計畫部門負責收集與處理資訊、提供給其他人決策,後勤部門負責取得資源,財務行政部門則是負責管錢與行政程序。以人力為例,後勤部門負責『取得』人力,執行部門『使用』這些人力來完成工作,計畫部門『規劃』如何使用這些人力並追蹤使用結果,財務行政部門『計算』跟人力相關的費用。
架構是具有彈性的
完整的HICS可以細分成很多個小組與單位,但是在實際使用時,並不需要啟動所有的小組,只需要啟動必要職位。事件中唯一一定要啟動的,就是指揮官。在災害應變的初期,可能有些小組的功能還沒出現,就可以隨著事件的演進,視應變上的需求逐漸啟動必要的小組。此外,應變初期院內也可能並沒有那麼多的人力,例如下班時間,這時候就會有一個人負責多個職位的情形。這時要注意的,是這個員工會需要完成所擔任的各職位中對應的工作.例如在沒有人力可以來擔任安全官與聯絡官的人力情況下,指揮官需要兼顧『安全』與『聯絡』兩項工作。隨著人力逐漸增加,可以將各個需要的功能群逐漸展開,每個人負責比較細節的工作。
需要搭配其他工具一起使用
HICS的架構中,需要安排適當的人選負責各個職位,組成團隊,也就是Hospital Incident Management Team(HIMT)。這些職位可能不是負責人平常熟悉的工作,因此,需要有可以幫助應變人員的參考文件,也就是各個職位的任務卡(Job Action Sheets)。
HICS是一個指揮與管理的架構,但是要發揮『Command、Control、Coordinate』的三大功能,還需要搭配與HICS相輔相成的事件行動規劃(Incident Action Planning)一起運作。在這個規劃中,從收集事件的資訊,決定事件應變的目標(Objectives),進而規劃後續的應變戰略與戰術,分配工作與資源,並在執行規劃後,收集資料來修改行動規劃。透過以目標來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來啟動需要的HICS組別,讓資源的使用最佳化。這個過程中,會有許多的討論與協商,需要使用各式的表格(HICS forms)來整理訊息並作為參考。
HICS中的各分組涵蓋了醫院緊急應變中各個面向中需要做的事,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出來,來檢視自己院內的規劃中,是否有能執行這些重要工作的組別,並且按照實際的需求,調整成最適合自己的應變架構。
作者:台大醫院周維國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參考資料:
Muller, R.J.,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 Bible for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rs. 2017: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