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脆弱度分析中的多數與少數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快樂醫院正在進行年度的危害脆弱度分析討論,主持人請與會成員表達對各個危害的看法,以便計算比較不同危害間的風險差別,大家紛紛表示火災所造成的人員、資產、運作衝擊都很高,但是當問到火災的準備狀態時,許多人都舉手同意這個部分已經做得很好了,只有小明和小華默默的舉手表示這部分還有不夠,但是大家很快的進入到下一個危害的討論中…
醫院在進行危害脆弱度分析時,都希望能夠完整的分析每個危害,然而,每個參與討論的成員其實都只有看到危害的一部分,因此可能有人覺得很嚴重、很危險的危害,有些人卻覺得還好,例如對於快樂醫院的急診主管來說,這個危害很嚴重、衝擊很大,但對於快樂醫院的工務課來說,就覺得相較之下火災更嚴重。
由於風險分析時,會需要在不同的危害間進行比較,因此會需要對各種分析的參數進行量化。這個階段中,很多人會過度著重在數字上,然而,要注意的是,數字只是比較用的工具,真正重要的,是數字背後代表的意義。例如在快樂醫院故事中,大多數成員認為火災的人員衝擊很高而水災的衝擊低,除了可藉此知道火災可能比水災在這個面向上造成更多人員、健康上的損害外,更需要進一步與參與的成員討論『為什麼』,分析出之所以衝擊高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院內住院患者大多是年長或行動不便的患者,在面對火災時逃生能力較差、火災發生後容易被嗆傷,這些原因才是這樣的分析中寶貴的資料,也是在緊急應變管理工作上的重要參考。
在討論與意見交流時,很容易會產生多數與少數的意見,當很多人認為某個危害被認為衝擊高或準備差,很有可能是多數的成員都看到了這個問題,例如故事中很多人都認為火災的衝擊高,這些『多數意見』反應了問題的普遍性或嚴重性,是之後分析或規劃未來減災整備工作的重點項目。
但是,對於少數人的想法,則更需要深入的了解,因為這些『少數意見』可能反應了大多數人沒看到或是不了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非常關鍵,例如故事中只有小明和小華知道其實醫院存在防火區劃填塞不完整、安全門使用不當的問題,但是其他人並對這些問題並不了解,只是覺得醫院每年都有火災演習、防火訓練,應該準備的很充足了。這時最需要做的,就是讓所有參與分析的成員了解這些『少數意見』的真正內容,並且加入到對危害的分析中,才能讓這樣的分析更完整、找到醫院在面對危害的脆弱度所在。
危害脆弱度分析就像成語『盲人摸象』一樣,大象的身體、四肢所佔的體積較大,可能很多人都摸到了這些部分,提出相同的意見,但也有人會摸到象尾、象牙,進而提出不同的想法。就像我們不會認為大象的身體與四肢就代表了整隻大象,我們也應該綜合多數與少數的意見,才能更完整的認識一個危害中各個不同的面向,也更有機會將危害管理的工作做好。
參考資料:
1. Tangredi, E., J.C.R. Staff, and J.C.R. Inc.,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 An All-hazards Approach. 2016: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2. Muller, R.J.,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 Bible for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rs. 2017: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3. Bullock, J., G. Haddow, and D.P. Coppola,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anagement. 2017: Elsevier Science.
作者:台大醫院周維國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