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緊急應變時的後勤管理

 


當醫院在應變災害時,各項工作要能順利進行,需要仰賴各種資源的提供,例如應變所需的人力與設備。然而,這些資源可能項目繁多,且各種應變工作中所需的資源可能又會互有重複,要能讓應變工作順利進行,需要透過後勤上的管理。因此,後勤是緊急應變的基礎,往往也是應變成敗的重要關鍵。
在災害的衝擊下,醫院內外的資源都可能會改變。對於醫院內來說,有些災害會在原有的運作資源需求上,再增加新的需求,例如大量傷患事件時需要更多的人力,或是停電時需要動用發電機和燃油;有些緊急事件則會導致原有資源庫存的減少,例如病房淹水後無法使用(空間資源的減少)、資訊系統中斷時無法使用(IT資源的減少)、員工被感染後無法到院(人力資源的減少)。對於醫院外部來說,有些災害會導致環境損壞,例如颱風道路淹水中斷使得外部物資無法到院,有些災害則是導致區域中其他機構的需求提升,例如疫情時對於口罩和防護衣的需求大增,都會使外部供應商對醫院的資源供應減少。
由於這些影響,醫院在緊急應變的後勤管理上,其系統要能夠快速且適當的提供緊急應變所需的資源,還需要能夠在災害環境的條件下運作,並且能夠管理庫存、供應資源、管理供應鏈、提供突發的增量、以及能與公衛系統中的資源管理對接。
目前醫院採用的即時物流系統以及庫存的減少,在災害發生時可能會影響醫院的運作,成為應變中的脆弱度。為了要改善醫院災害時的後勤管理,有些工作可以進行:
1. 評估資源使用的可能性:災害是無法預測的,包括發生何種事件與事件的衝擊範圍與程度。因此,在災害發生前,可以利用危害脆弱度分析,評估後勤資源使用的可能性,包括哪些是高風險的事件,以及在這些事件中,資源使用之數量與時間的可能性。
2. 區域中資源的協作與整合:在同一個區域中的各個醫院,在應變同樣的災害時,都會盡量充足自己的資源,但是這些資源很多都是相同的,反而導致資源的競爭。需要透過資訊系統的建置,在資源的管理上進行協調與合作,達成區域整合。
3. 資源的管理應該保持其彈性,才能靈活的使用這些資源: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應變時需要有關於資源的通訊系統,才能了解目前資源的狀態與需求。對於資源的需求,也需要有量化與評估的工具。此外,還需要具備重新補給的能力,包括提供足夠的資源量、運送到需要的地點、並且規範重新補充之間的間隔。
4. 後勤管理的工具使用:透過一些工具,例如事件行動規畫中的表單,可以從應變工作的角度出發,將每個所規劃的行動中所需的資源品項列出需要數量與目前已有的數量,就可以計算還需要多少資源;也可以將不同行動中都需要的資源彙整在一起進行統計,再根據各行動的需求,標註各項資源的配送地點與單位。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將各種資源統計整理,方便進行管理與調度。
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的後勤部門下,有兩個分組,這個分組也可以運用在緊急應變中後勤管理上,將資源分成兩個面向,一個是服務(Service)方面資源,包括通訊系統、員工與病患的飲食、以及資訊系統,另一個則是支援(Support) 方面資源,包括人力資源、應變用的物資、交通運輸系統、員工的健康照護、以及員工健康與家庭照護。醫院緊急應變管理的後勤部份,可以從這兩個面向上切入,評估高風險危害的相關資源整備是否足夠,再檢視應變時的資源統計、請求、調度、補充方面是否有適當的規劃,強化後勤的能力,為可能的事件應變先做準備。
參考資料:
1. Michael J. Reilly, David Markenson, Health Care Emergenc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011,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2. 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Guidebook, 5th Ed., 2014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