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模擬演習中的討論與報告(Tabletop Exercise)

 


桌上模擬演習(Tabletop exercise)是一種常用且方便的演習形式,善用這種演習形式,可以用很少的資源,來討論如何應變各種災害。但是桌上模擬演習要進行的順利、發揮效果,需要仰賴演習輔助者(facilitator)、參演者(player)、評估者(evaluator)三方的互動與努力。在台灣,常常可以見到桌上模擬演習就是大家念稿,念完後評核委員提幾個建議就結束,這樣的演習流於形式,既無法讓參演者討論,也無法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
桌上模擬演習的進行,可以簡化成『事件(Events) 討論  報告  提問/回饋』四個步驟重複進行,而演習中的輔助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輔助和帶領整場演習的進行。然而,很多桌上模擬演習進行時,輔助者卻不知道要參演者討論什麼,只好點名各個單位回答問題,因此讓桌上模擬演習變成了各單位報告大會,削弱了這種演習形式中『討論』的優勢。
桌上模擬演習在設計時,其中的『事件』通常是希望參演者提出應變策略的狀況說明,例如『醫院的外電供應突然中斷』,讓參演者根據這些狀況,透過討論來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參演者在進行討論時,輔助者可以輔助參演者從三個面向上進行討論:
討論面向1.提出疑問:讓參演者思考針對這個事件的應變上還需要哪些資訊。如果是關於事件設計上的疑問,可以請參演者詢問輔助者,例如『這個情境設定中,緊急發電機是否損壞』;如果是跟其他參演者專業相關的資訊,則可以請參演者詢問其他參演者,彼此之間進行討論,例如『緊急發電機供應的區域是哪些』。
討論面向2.交換資訊:當有了疑問、進行討論之後,參演者之間就可以交換彼此之間知道的資訊。這個步驟在桌上模擬演習中非常重要,也是這個演習的一個特點。因為沒有人知道所有的資訊,所以桌上模擬演習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讓組織中的成員交換資訊,例如臨床人員從工務人員那裡了解到切換到緊急發電機運作時會有短暫的電力中斷,而工務人員可以從臨床人員那裡知道臨床工作中有哪些設備可能會因為電力的短暫中斷而損壞。
討論面向3.擬定決策:參演者根據對事件的判斷與獲得的資訊,討論出預計要用什麼方式來應變,例如『因外電中斷,停止一切非緊急手術』。
這三討論面向,其實並沒有先後順序。當參演者還無法決策時,可以提出疑問和交換資訊,而當參演者擬定決策的過程中,也可以持續提出疑問和交換資訊。演習的輔助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輔助和引導參演者進行這三個面向上的討論。
在討論結束後、參演者報告時,輔助者需要主持報告的過程。參演者報告的內容,主要是這個單位對於這樣的事件決定以什麼方式應變,特別是不同於常規工作的應變方式。輔助者除了要讓參演者能夠清楚說明討論的結果外,還要讓所有的參演者了解報告的內容,因為不同單位的決策彼此之間可能互相影響甚至衝突。此外,輔助者還需要讓非報告的參演者與評估者提出疑問,這樣才能讓全部的參演者知道應變的過程,釐清彼此的疑問,評估者也可以在這個時候詢問參演者在應變上的考量與原因,並給予建議或回饋。
桌上模擬演習沒有救災技術或設備需要呈現,所以這種演習形式的重點在於參演者的討論與報告,要透過輔助者的引導與主持,加上評估者的回饋與建議,來讓這個演習形式發揮其效果。
參考資料:
1. 吳長祐、陳璿羽、周維國、符凌斌(2021)。演習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台灣急診醫學通訊,4(5):e2021040510
2. Michael J. Reilly, David Markenson, Health Care Emergenc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011,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3. 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 (https://www.fema.gov/....../national....../exercises/hseep)
4. 醫院關鍵基礎設施演習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