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習本身的邏輯是『設計方將資訊傳遞給參演者,參演者對此作出回應』,演習的設計與規劃即是為了要設計這些資訊以及傳遞資訊的方式,而演習帶領團隊則是負責傳遞這些資訊,同時需要配合演習評估與支援人員。因此,要讓一場演習有好的效果,除了要有好的設計與規劃外,演習的工作人員也至關重要。
小規模的演習,可能只需要兩、三個演習工作人員,但是大規模的演習,往往需要許多工作人員組合團隊、協調合作,才能完成任務。不同的演習形式,其進行時所需要的工作人員略有不同。整體而言,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組別:
演習主持人(exercise director)和安全控制官(safety controller):前者主要的工作是綜觀全局、帶領整個演習的進行、指揮其他各組/工作人員。安全控制官則是確保演習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且需要注意在演習過程中是否有潛在的危險。如果演習的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狀況,例如發生真實的災害,則由演習主持人和安全控制官評估狀況,並決定是否中斷演習。
演習輔助組:適用於討論型(discussion-based)演習,其成員為輔助者(facilitator),負責的工作是將演習設計中的資訊傳遞給參演者,例如使用投影片或口頭說明,並且帶領與輔助參演者進行討論。當規模較大或是分成數個小組、不同場地進行討論的演習時,像是大型的桌上模擬演習(tabletop exercise),可能會需要在每個小組或場地中安排輔助者,並由主要輔助者(lead facilitator)來指揮。
演習控制組:適用於操作型(operation-based)演習,其成員主要為控制者(controller),負責的工作是藉由控制各種事件(event)的發生,來將演習設計中的訊息傳遞給參演者,促使參演者行動。在規模較大的操作型演習進行時,例如全面性演習(full-scale exercise),會需要將控制的工作再進行細分,例如模擬控制者、各個場地控制者、MSEL控制者…等,視演習的需求來安排,並由主要控制者(lead controller)來指揮。如果演習中有需要,除了控制者外,這個組別中還會加入模擬者(simulator),來模擬那些沒有參演的人或單位,或是傷病患,透過模擬的方式來傳遞訊息給參演者,並由模擬控制者來指揮與調度。
演習評估組:其成員主要為評估者(evaluator),負責的工作是觀察並評估參演者討論或操作的結果。同樣的,在規模較大或是分成小組、不同場地的演習中,可能會需要在每個小組或場地中安排各自的評估者,並由主要評估者(lead evaluator)來指揮。
演習支援組:主要任務在提供演習進行前後會使用到的各項資源(resource),包含場地設置、設施、設備、簽到退、行政、後勤…等。透過這些資源,讓參演者的討論順利進行,例如管理會議設施、佈置影音設備、提供茶水點心…等。
更進一步來說,根據不同的場地、時間、對象、目的所產生的需求,可以調整演習工作人員的規劃,例如小規模的演習中,這些組別可能只有一個人來負責,甚至會有兼任的方式,例如演習輔助者兼任評估者,而大規模的演習時,則會需要動員較多人工作人員,且需要進行分工與指揮。在規劃一場演習時,就需要考量到工作人員的需求,而演習設計團隊也可以擔任演習中的工作人員,因為更了解這場演習的設計想法。
演習工作人員是在演習進行時直接帶領或輔助演習進行的團隊,透過良好的規劃與指揮,才能把演習中的設計充分發揮出來,達成其效果。
參考資料:
1. 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 (https://www.fema.gov/....../national....../exercises/hseep)
2. Regina Phelps (2010). Emergency Management Exercises: From Response to Recovery: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design a great exercise (1st ed.). Chandi Media.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