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習規劃會議

 


越是大規模的演習,就越有各方面不同的考量,特別是有許多單位共同舉辦的演習,因為大家的考量與利害關係不同。因此,需要安排相關的會議進行討論與協調,讓演習規劃與設計能夠順利進行。
不同規模的演習所需要的會議次數不同,越大規模的演習所需的會議次數通常越多。一般來說,演習規劃會議大致上可以分成初期、中期、後期,各時期所需要討論與產出的項目不同。
規劃初期:
1. 演習的規模(scope)與目標(objective):這兩個項目是演習規劃與設計的基礎,需要在規劃之初就確認。包括演習的基本資訊、時間、地點、參演者、預計要測試的核心能力…等。
2. 演習概念與進程:需要設計團隊先確定這個演習大致的方向是什麼,以及演習進行的大致過程,例如桌上模擬演習中大致上各時段要討論哪些議題。
3. 演習設計團隊與會議時程:確認團隊中有哪些人,以及各自負責的工作為何。預計在整個規劃的過程中舉行幾次會議,以及會議預計舉辦的時間。
4. 領域專家:在設計特殊主題的演習時,如果有需要,可以規劃該領域的專家作為諮詢的對象。例如疫災演習設計時諮詢感染科醫師。
5. 演習相關文件的草擬:演習中會使用到的文件,包括演習計畫書,在規劃初期需要先有初步的草稿,以利後續規劃的推動。
6. 演習的後勤初步規劃。
規劃中期:
1. 演習中的場景(scenario)、事件(event)與狀況(inject):根據規劃初期的討論結果,進一步設計演習中更為細節、能夠達到演習目標的場景、事件、狀況。這些項目在會議中討論時,要確認設計的內容合理,也要確認各種事件與狀況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規劃,特別是當演習中牽涉多個團隊成員分別設計時。在較大規模的操作型演習設計時,會需要在這個時期中討論並完成主要場景事件清單(Master Scenario Events List, MSEL)。
2. 演習的場地與後勤規劃:隨著場景、事件、狀況的設計,對於演習場地與後勤支援的需求會更加確定,在會議中也需要逐步完成這些規劃。
3. 演習文件:包括演習計畫書的完成,以及規劃更細節的演習文件,例如控制者手冊、演習評估表單。
規劃後期:
1. 回顧所有設計的場景、事件、狀況是否合理與足夠。
2. 確認所有規劃皆已完成,包括文件與後勤。
3. 與演習規劃團隊確認演習當天的進程。
4. 如果團隊在演習進行時會擔任模擬或控制的工作,在會議中進行這部分的討論或安排相關訓練。
大致上來說,演習規劃會議的進行,在初期決定大方向,中期確定細節,後期則完成所有設計。
。會議與會議的間隔時間並沒有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間隔太久以至於團隊失去動力,但也需要有一定的時間讓團隊成員完成其工作。設計團隊的主持者,要在會議與會議之間監控各項工作的進行。
另外需要注意,每個會議都需要訂有明確的議程、時間表、預期會議的成果,才能提高會議的效率。會議中也需要確認每個團隊成員的工作維和與工作進度,並且確保設計出來的演習能夠執行、有配套的後勤支援。每個會議結束後,需訂定各項指派的工作。
演習的規劃會議,可以作為演習規劃與設計過程的里程碑。整個會議進行的過程,像是演習設計過程的放大與完整版,透過一次次的會議,讓演習相關的利害關係人與設計團隊聚焦並朝向同一個方向前進,讓演習的模樣逐步成形,並且符合舉辦方與設計團隊的需求,才能讓演習能順利進行。
參考資料:
1. Regina Phelps (2010). Emergency Management Exercises: From Response to Recovery: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design a great exercise (1st ed.). Chandi Media.
2. 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 (https://www.fema.gov/....../national....../exercises/hseep)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