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火災演習(Hospital Fire Exercises)

 


在台灣的醫院中,不論是否為急救責任醫院,無論醫院規模或縣市政府規定,火災演習都是最常進行的災害演習之一。即便如此,回顧過去與近期的醫院火災事件,可以發現,台灣的醫院火災演習在設計上,存在幾個常見的問題:
1. 一次只發生一種危害:演習通常僅模擬火災,少有納入病患病情的變化,例如因吸入煙霧而呼吸困難。此外,也很少考慮火災發生時已有其他災害存在,如颱風導致院外集結區可能不再安全。
2. 用少量病患代表全部病患:例如在30人病房中只疏散3人,便推斷整個病房皆能順利疏散。
3. 忽略未完全疏散的病患:點名時假設所有病患都已疏散,未考慮到患者可能未被發現、躲在廁所裡、或是火災前就不在單位內。
4. 只設定一個單位受災:未考慮到多個單位同時需要被煙霧侵襲,這樣的狀況會導致應變資源的競爭。
5. 起火點設定在臨床單位內:實際上,火災可能發生在不是常時有人在的非臨床單位(例如機房、庫房)、而煙霧擴散至臨床單位危及病患。
6. 假設現場人員都在第一時間發現火源:過去的災例中,受災單位只發現濃煙而沒有明火。
7. 設定火煙不會擴散:實際上,煙霧有可能擴散至其他單位,甚至隔壁棟建築內。
8. 假設防火區劃完整:因此有可以水平避難的空間,不需要垂直疏散。
9. 消防隊快速撲滅火災:在火勢較大的情況下,消防隊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滅火,甚至存在復燃的風險。
10. 電力都是最後被關閉的:實際上,電力有可能很早被切斷,導致只能用人力垂直疏散
為了因應這些問題,在演習的設計上,可以有這些調整:
1. 根據真實資源來設計:火災演習應根據醫院的真實硬體條件設計,例如防火區劃的完整性、防火門是否緊閉等。此外,軟體層面也需考慮值班人力配置及反應速度,避免出現不合實際的設計,如所有人員在演習前即準備就緒待命。
2. 具備一定的廣度與難度:廣度上應設計多種不同的狀況來進行演練,例如不同的起火點位置、合併其他災害、非臨床單位失火…。難度上,可以模擬起火點在單位中最危險的地方、煙霧快速擴散、許多無法行走的重症病患…等情況。
3. 更多的使用桌上模擬演習:由於實兵演習耗費資源多、無法經常舉行,應增加桌上模擬演習,通過多次模擬不同情境,提升火災應變能力的廣度。
此外,設計上的調整還要配合演習心態上的調整。如果各醫院在進行火災演習的心態都是『通過評核』,那就跟考試是為了『通過考試』一樣,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降低考題難度,甚至是作弊,這樣即使成功的通過了評核,卻對自己災害應變的整備幫助甚微。演習的設計者、參與者、評估者,以及醫院的長官,在火災演習的心態上應該要調整成『發現問題』,找出自己的弱項,可能是空間或硬體有問題、應變計畫需要修改…等。不願意在演習中找到問題,就等著被真正的災害找出問題,但可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火災預防固然重要,但無法完全避免火災發生。如果每年的火災演習都在同一單位、相同地點,且情境相同,那麼員工可能會因熟悉場景而順利應對。但現實是,火災的發生時間、地點及形式均無法預測。因此,透過多樣化的情境模擬,能更有效提升應變能力,確保在真實火災情況下能做出迅速且正確的應對。




參考資料:
1. Michael J. Reilly, David Markenson, Health Care Emergenc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011,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2. Regina Phelps (2010). Emergency Management Exercises: From Response to Recovery: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design a great exercise (1st ed.). Chandi Media.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