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期的演習計劃(Multi year Exercise Program)

 


在台灣,許多醫院和健康照護機構進行演習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為消防或衛生單位的要求,或者是為了符合評鑑規範。通常,這些演習被規劃為一年期的活動,即在一年內安排幾場固定的演習,例如急診部門的大量傷患演習或勞安室的火災演習;演習的形式通常僅限於桌上模擬演習或實兵演習,且未充分考慮參與者的訓練程度或演習的難度;演習多由單一單位自行完成,鮮少涉及跨部門合作或院級管理層的參與;甚至在一些機構中,每年都重複使用相同的災害情境和腳本、訓練同樣的人員。
為了提升醫院在緊急應變上的能力,應該採取一種更為系統化和長遠的規劃方式:
1. 評估各單位員工的整備程度:有些單位可能人員流動率較高、有許多新進員工,有些單位的員工可能只接受過某幾種訓練,有些單位可能有更新或增加的設備。因此,需要先了解每個單位的整備狀態,並據此調整演習的內容和形式。
2. 評估機構的需求:對每個機構來說,高風險的危害不同,必須進行全面的危害脆弱度分析。例如,雖然台灣的醫院每年都進行火災演習,但火災未必是每個醫院的最高風險。若對於真正高風險的危害缺乏訓練和演習,當這些危害發生時,員工可能無法有效應對,進而造成機構嚴重損失。
3. 訂定整備目標:基於危害脆弱度分析,確立機構在緊急應變方面的目標,即希望機構在一段時間內達到的應變狀態。這些目標應該與消防局、衛生局等外部單位的演習要求相結合,但不能僅僅是為了應付規範而設置。
4. 長期規劃:根據這些目標來規劃多年期的演習計畫,確保每場演習都有其對應的目標和意義。著眼於未來多年的演習和訓練計畫,而不僅僅是短期內的安排。這樣可以確保訓練和演習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5. 調整演習形式與內容:根據機構員工的經驗和能力,選擇適當的演習複雜度和難度。對於新手,應該從簡單的演習形式開始;對於已有經驗的參與者,可以選擇更具挑戰性的演習,例如全面性演習(Full-Scale Exercise),或增加演習的難度,例如在常見的大量傷患演習中加入化學災害應變、在火災的技術演練中加入垂直疏散的環節。
6. 循序漸進:演習的複雜度與難度應該逐步提升,每場演習都應在前一場演習的基礎上進行,以確保參與者的能力逐步增強。
在規劃演習時,需要考慮兩個重要面向:演習的複雜度和難度。複雜度涉及演習的設計、規則和進行方式,通常與演習的形式有關。操作型演習因為要操作,例如指揮、搬運、病患治療…等,所以比討論型演習來的複雜。越複雜的演習,能夠達成的整備程度越高,但是所需要的資源也越多,一般來說,複雜度依照順序為桌上模擬演習(Tabletop exercise)、技術演練(Drill)、功能性演習(Functional exercise)、全面性演習。
演習的難度則指演習的情境、事件設定的內容,讓參演者在應變上的挑戰性,例如多點火災比單點火災更具挑戰性、複合式災害比單一災害更難應變、傷病患數量多的情境比數量少的更難處理。這兩個面向會相互影響,例如多單位聯合演習的複雜度較高,在難度設定上也可以相應提高。
制定多年期的演習計劃,不僅能讓機構中所有應變人員了解自己在應變中的角色,也能幫助機構更好地規劃演習與整備所需的資源。重點在於演習的整合性,而不是為了演習而演習。透過系統化的規劃和實施,機構將能更有效地提升其應變能力,從而在面對各種潛在災害時更具備韌性。


參考資料:
1. Regina Phelps (2010). Emergency Management Exercises: From Response to Recovery: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design a great exercise (1st ed.). Chandi Media.
2. 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 (https://www.fema.gov/....../national....../exercises/hseep)
4. Lowe JJ, Hansen KF, Sanger KK, Obaid JM. A 3-year Health Care Coalition Experience in Advancing Hospital Evacuation Preparedness. Prehosp Disaster Med. 2016;31(6):658-662. doi:10.1017/S1049023X16000996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