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習結束之後,演習規劃團隊需要了解參與者對於演習及應變上的看法,做為改進的參考。雖然有些看法可以在演習後的hotwash中得到,但因為有些人不願意在大家面前提出意見、有些意見不適合在公開場合討論、或是演習後的檢討時間不足,都會限制參與者表達其想法。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的工具即為參與者回饋表單。
演習的回饋表單與課程滿意度調查不同,不只是針對課程或活動是否滿意,而是希望透過意見的收集,來發現更多的問題。在設計這個表單時,可以用『整體看法』與『個別項目』和『設計面』與『應變面』這兩種維度來列出演習規劃團隊想要得到的意見回饋:
維度1.『整體看法』vs『個別項目』:前者指的是參與者對整個演習的看法,後者則是演習規劃團隊特別希望了解的項目。
維度2.『設計面』vs『應變面』:前者指的是演習設計、進行、檢討…等活動的意見,後者則是針對緊急事件應變上的看法。
以醫院火災演習為例,設計面的整體看法包括演習的真實程度、場景事件的合理程度…等,設計面的個別項目可以是報到流程、演習說明…等;應變面的整體看法可以是火災整體應變狀況、應變計畫哪裡需要修改…等,而應變面的個別項目則可以為滅火、關門、疏散…等各程序。
回饋表單中並不是需要列出全部四種類型的問題,而是演習設計團隊可以利用這樣的分類方式,找出想透過參與者評估的項目。需要注意的是,回饋表單中的問題如果太少,參與者可能覺得演習規劃團隊不是真的想聽取他們的意見,如果太多,又會讓參與者填寫的意願下降。問題的多寡與選擇,取決於演習設計團隊希望知道什麼,也需要站在參與者的立場來考慮。
對於表單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參與者兩種評估的方式。第一種是使用量表(scale),例如『1分是非常不同意,5分是非常同意』,比較適合需要量化來評估的項目;另一種則是簡答的方式,讓參與者表達其想法,例如『在應變上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未來訓練和演習的需求』、『應變計畫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等,適合需要質性評估的項目。
表單的形式可以用紙本或是電子(例如線上問卷),各有其優缺點。紙本表單能在演習結束當下就能收回,也比較能確保參與者都有填寫,但風險是可能有些字跡太過潦草而難以辨識。電子表單的回收率比較難以控制,但是在資料整理上比較方便,特別是參與者數量眾多時。
演習能否發揮效果,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從演習中收集到的資訊。演習評估者雖然是負責這個部分,但也無法看到演習的全貌。不論是哪種形式的演習,都可以透過參與者回饋表單,更大程度的收集資訊,經過整理後,會成為演習行動後報告(After-action report)的一部分,再從其中分析出需要保留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回饋到未來的演習設計與緊急應變上。
參考資料:
1. Regina Phelps (2010). Emergency Management Exercises: From Response to Recovery: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design a great exercise (1st ed.). Chandi Media.
2. 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 (https://www.fema.gov/....../national....../exercises/hseep)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