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醫院災害應變的複雜本質
在災害來臨時,醫院往往需在混亂環境中做出快速反應。雖然我們擁有指揮架構、作業流程、應變設備等制度與設施,但即使如此,對於應變成效有顯著影響的,往往是「人在系統中的互動關係」。
這時候,一個以「人」為核心出發的分析工具——SHELL模型,就能幫助我們看清問題核心,找出系統隱藏的斷點與風險。
二、什麼是 SHELL 模型?
SHELL 模型源於飛航安全領域,用以分析人因錯誤,現也逐漸被引入醫療與緊急管理領域。其核心在於分析「主要人員(Liveware)」與四個環節的互動關係:
- S:Software(軟體):標準作業流程、應變計畫、政策規範、訓練內容
- H:Hardware(硬體):設備、建築、工具、資訊系統
- E:Environment(環境):物理環境、空間動線、光線、溫度、噪音、文化
- L:Liveware(其他人員):如支援單位、上下級、跨部門合作對象
這些「L–S、L–H、L–E、L–L」的介面,只要有一處互動不良,都可能導致應變失效、延誤、甚至災難加劇。
三、從 SHELL 看醫院應變中的常見問題
以醫院火災為例,即使有明確的火災應變程序,若員工未受過訓練導致無法啟動流程,就是人與軟體(L–S)的互動問題。滅火器放錯位置或老舊失效,則是人與設備(L–H)間的不匹配。若動線被堆積物阻塞、防火門常開,環境原設計的安全機制將被破壞,這是人與環境(L–E)問題。若通報時找不到人、彼此誤解、責任不清,則屬於人與他人(L–L)的協作失效。
四、SHELL 不只能用於災後檢討,更能用於災前預警
許多人以為 SHELL 僅能用來分析事件發生後的錯誤,其實不然。它也非常適合在平時整備階段進行風險盤點與預防規劃。具體方法可從特定災害情境(如火災、地震、斷電、感染)出發,先找出主要應變人員,再逐一檢視這些人員與 S/H/E/L 的互動關係是否存在問題,設法改善,例如修正流程或改善設備與動線,之後再設計相關訓練,並且用演習加以驗證。
五、災前如何使用 SHELL 模型找出潛在風險?
在災害尚未發生前,SHELL 模型可作為一種「互動檢查工具」,協助我們預測哪些地方可能出錯、哪些互動介面存在潛在風險。建議可依下列步驟進行:
- 選擇一個可能發生的災害(如火災、地震、停電、大量傷患等)
- 列出此災害中,應變行動會涉及的 S、H、E、L 四個面向的具體項目(例如:S = 火災SOP;H = 滅火器;E =
疏散動線;L = 院內其他單位同仁)
- 逐項檢視這些 S/H/E/L 項目與主要應變人員(Liveware)之間,是否存在可能互動不協調(mismatch)的地方(例如:滅火器位置被遮擋→L–H;應變人員不知道 SOP→L–S;病房動線阻塞→L–E;院內其他單位同仁不知道如何協助→L–L)
- 根據這些不協調,列出具體可執行的改進措施,例如修正流程、補強訓練、改善標示、更新設備、強化跨部門協作等。
透過這樣的系統性分析方式,不僅能找出隱藏在制度、設備與流程下的潛在風險,也能為訓練與演練提供具體方向,讓醫療團隊真正落實「未災先備」的理念。
六、SHELL 模型與「緊急應變管理」的結合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醫院的災害應變情境本質上與航空業中的「緊急狀況處理」極為類似,皆屬於高壓、時間緊迫、低容錯的非常態操作。此時,任何一個互動介面的崩潰(如 SOP 難以執行、設備難以操作、溝通鏈斷裂),都可能使災害惡化。
因此,SHELL 模型最適合應用於這類「非常態應變情境」中,用以系統性檢視人與流程、設備、環境、團隊之間的互動是否順暢、是否可能在關鍵時刻出錯,從而提前進行改善與整備。這種觀點使 SHELL 成為不僅僅是事故檢討的工具,更是災前風險盤點與整備策略的核心框架。
此外,緊急應變管理分為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四個部分,SHELL 模型能在每一部分中,提供系統性的互動關係檢查。減災階段可著眼於建築設計與制度規劃;整備階段可檢視教育訓練、指揮體系與跨部門合作;應變階段強調臨場溝通、設備可操作性與現場環境安全;復原階段則可探討災後檢討與空間重建等問題。
SHELL 模型不僅幫助我們盤點各項資源是否存在,更關注這些資源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協調,是否能支持人在災難時發揮應有功能。
七、結語:人是系統的中心,互動是風險的鑰匙
我們無法避免每一次災害,但可以透過像 SHELL 這樣的工具,系統性分析人與軟體、硬體、環境、團隊的互動是否協調,是否可能成為災害應變的斷點。
SHELL 模型提醒我們:再好的計畫、再新的設備、再安全的建築,只要使用者無法理解、無法操作、無法協作,應變終將失效。唯有理解人與系統的互動關係,才能真正強化我們的災害管理能力。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參考資料:
1. Kim, Y. M., Lee, Y. H., & Choi,
J. Y. (2023). Analysis of fire evacuation response in a hospital setting using
the SHEL model: A simulation-based approach. Korean Journal of Aerospace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33(2), 49–56. https://doi.org/10.46246/KJAsEM.230019
2. 鄭永安(2014)。人為因素與飛航安全。《科學發展》,495,20–24。
3. Antunes, P., Bandeira, R., Carriço,
L., Zurita, G., Baloian, N., Vogt, R. (2008). Risk Assessment in Healthcare
Collaborative Settings: A Case Study Using SHELL. In: Briggs, R.O., Antunes,
P., de Vreede, GJ., Read, A.S. (eds) Groupwar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Use. CRIWG 2008.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 5411.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https://doi.org/10.1007/978-3-540-92831-7_6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