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災害應變的常見問題-有分工,沒協作




有一則笑話這樣說:

從前,一位美國人到俄國觀光。某天在道路旁,他看到兩位俄國工人在工作:一位負責每隔三公尺挖一個洞,另一位則緊跟著把剛挖好的洞填起來。美國人百思不得其解,便問:「你們為什麼一挖好洞就馬上把它填起來呢?」

工人回答:「我們是在綠化道路。我挖洞、第二個人種樹、第三個人填土。只不過,第二個人今天請假沒來。」

這個笑話聽來荒謬,卻在無意間揭露了許多災害應變工作的荒謬現實。 


HICS 不是魔法而是工具

在台灣,許多醫院採用 HICS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作為災害應變的組織架構。這本是好事,代表我們正朝向更系統化、架構化的應變流程邁進。

然而,在實務上,許多醫院僅止於「表面導入」——畫了組織圖、分好了組別、列出了職責,但一旦面對真正的災害或演練,就彷彿回到了笑話中「挖洞的工人」情境:每個人各做各的,卻沒有人關注整體目標,也缺乏協調與戰術方向。

 

缺乏應變目標,就像種樹的人缺席

HICS 強調的是「功能導向」而非「科別導向」。換言之,分工的目的應是為了協同合作完成任務,而不是為了各自執行、互不關聯的工作。

如果缺乏明確的應變目標(例如:在 30 分鐘內完成OO單位病人疏散、6 小時內恢復資訊系統運作),各小組的動作就容易淪為「形式性執行」,而非真正的「策略性應變」。

比方說:

  • 後勤組可能準備了便當和飲料,卻不清楚執行組實際需要的是什麼;
  • 計畫組可能忙著寫報表,但資訊卻沒被回饋給需要做決策的人;
  • 安全官不斷強調個人防護的標準,卻從未參與應變任務的規劃。

最終的結果,就如同那位「請假沒來的種樹工人」所造成的情境:看似有人在努力工作,實則整體流程無效又徒勞。

 

HICS 的核心:協作與目標導向

真正有效的 HICS 運作,應該包含以下三個核心要素:

1. 明確的應變目標(Objectives

每場災害應變都應有其主要任務與階段性目標。若無明確目標,將無法評估進度與成效,也無法指導整體行動。

2. 跨組別的合作與溝通(Inter-group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HICS 的分組是為了「專業分工」,但更重要的是「整合資源」。各組之間的資訊交換與需求溝通,是應變成功的關鍵。

3. 持續的狀況判斷與行動規劃(Situation Awareness & Incident Action Planning

指揮官與計畫組必須持續更新災情的判斷,並據此調整應變策略與行動。這樣的流程應引導整個 HICS 組織的運作,而不是讓各組各自為政。

 

結語:別讓你的 HICS 成為笑話

HICS 是一套優秀的災害應變管理架構,但前提是它必須被正確理解並落實執行。我們不能只是在災害演習時「填滿組織圖」、「穿上背心」就以為準備就緒,更應該問自己:「我們的分工,是為了完成什麼共同目標?」

別讓你的團隊變成那對「挖洞又填土」的工人;請記得——如果缺乏明確的目標與協調,各個應變工作不僅無法整合,甚至可能互相牴觸。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參考資料:

1.  Kaye, A. D., Cornett, E. M., Kallurkar, A., Colontonio, M. M., Chandler, D., Mosieri, C., Brondeel, K. C., Kikkeri, S., Edinoff, A., Fitz-Gerald, M. J., Ghali, G. E., Liu, H., Urman, R. D., & Fox, C. J. (2021). Framework for creating an incident command center during crises.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 35(3), 377–388.

2.  Bahrami, P., Ardalan, A., Nejati, A., Ostadtaghizadeh, A., & Yari, A. (2020).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Finding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Bulletin of Emergency and Trauma, 8(2), 62–76.

3.  DeVoe, C., & Rahman, S. M. (2013). Incident response plan for a small to medium sized hospit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 Security & Its Applications (IJNSA), 5(2), 1–21.

4.  Bearman, C., Hayes, P., & Thomason, M. (2023). Facilitating teamwork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team process checkli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94, Article 103775.

5.  https://www.calhospitalprepare.org/hics-courses

6.  https://emsa.ca.gov/disaster-medical-services-division-hospital-incident-command-system/

7.  Tseng, P. (2009, January 12). 種樹. Tech of Thinking. Retrieved August 20, 2025, from https://techofthinking.blogspot.com/2009/01/blog-post.html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