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急救站與醫療站的系統化思維:從 4S 資源盤點到持續運作規劃

在災難、疫情或武裝衝突等情境中,醫療體系可能因設施受損、傷患暴增或資源調度困難而陷入瓶頸。此時,「急救站」或「臨時醫療站」便成為補足常規醫療空間、確保照護不中斷的關鍵配置。

許多單位平時並未從事設置急救站的業務,因此當臨時接獲設置需求時,往往不知從何著手。更重要的是,在某些大型災難事件中,急救站的運作時間可能長達數週甚至數月,早已超出臨時應變所能涵蓋的範圍。此時,「持續運作」的規劃便顯得尤為關鍵,因為任務無法中斷,但相關準備卻經常被忽略。

在這些狀況中,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僅是一處臨時搭建的帳棚或空曠體育館,而是一個具有運作邏輯與持續能力的醫療行動系統。

面對這樣的挑戰,我們可採用一個簡單而務實的三步驟架構:釐清核心工作、規劃關鍵資源(4S)、制定持續運作計畫(COOP)。此一架構不僅適用於災難現場的急救站建置,也能用於平時備援醫療設施的規劃與演練。

步驟一:釐清目標——急救站的「核心工作」是什麼?

在設置急救站之前,首要任務是明確其角色定位。根據情境不同,急救站可能扮演的功能也有所差異,例如作為大量傷患的初步處置站、觀察與穩定治療的過渡場所,或在武裝衝突中提供緊急手術的空間。這些任務的異同,將直接影響人力編組、設備配置與空間需求。

此外,也需釐清該站的預期運作時間——是持續 24 小時、還是僅白天開設?預計運作幾天、幾週,抑或是更長時間?這些都將影響後續資源安排與人力調度。

當任務目標確定後,接著便要盤點其「核心工作」:也就是這個急救站中最重要、最不能中斷的工作內容。例如急救處置、檢傷分類、生命徵象監測、病歷登錄、藥品發送等。這些核心工作是後續資源配置的依據,也是制定持續運作策略的基礎。

步驟二:規劃核心資源—— 4S 概念整合急救站的運作需求

在明確核心任務後,下一步就是思考「要完成這些工作,我們需要哪些核心資源?」。對於核心資源的規劃,可以採用 4S 的架構進行系統性規劃:

  • Staff(人力):除了醫師與護理師,也需藥師、行政人員、後勤管理人員,以及負責病人登錄、追蹤與安全維護的支援人員。
  • Stuff(物資):涵蓋各類醫療設備,例如氣管內管、呼吸器、抽痰設備、監視器材、藥品,以及非醫療物資,例如紙本表單、電腦、桌椅、食物飲水等。
  • Space(空間):空間應依照病人流程與任務分工妥善規劃,包括檢傷掛號區、診療處置區、留觀床區、隔離區、藥局、廢棄物處理區及行政後勤區。這並非僅是「找個地方搭帳篷」,而是要建立一套有邏輯、能實際運作的空間配置,才能真正支撐醫療工作。
  • System(系統):系統包括組織架構、人員調度、資訊記錄、通訊網路、作業流程、安全機制與後勤補給。這些系統性的安排,是確保資源能協同運作的關鍵。

在這個階段,需要列出每一項資源的詳細需求,明確列出其項目與數量,例如需要多少名護理師、需要多大的空間、氣管內管幾號的需要幾支,讓規劃能更具體可行。

步驟三:制定持續運作規劃——當資源中斷時,如何讓任務不中斷?

建制急救站的挑戰,除了資源是否齊備,更在於當核心資源中斷時,是否仍能讓核心工作持續進行。這正是「持續運作計畫」(Continuity of Operations, COOP)的核心概念。

每一項 4S 資源,都應被視為「可能中斷的變項」,並針對其風險預先設想替代方案:

  • 若護理師臨時無法到場,是否有備援人力可調用?是否建立跨單位人力支援機制?
  • 若資訊系統癱瘓,是否備有紙本登錄流程?
  • 若場地因餘震或空襲受損,是否有可迅速轉移的替代場所?

對於有明確替代方案的核心資源,例如電力,可考慮預先儲備發電機等替代設備;對於困難替代的核心資源,例如醫護人員,則需要預備足夠量的候補資源,例如建立人力庫或備援編組。在規劃階段預設這些「最壞情境」,將使醫療站面對挑戰時更具韌性,也能確保核心功能不中斷。

小結:設計急救站,不只是搭帳棚這麼簡單

設置急救站不是單純地動員一些人、找個場地、搬些設備,而是一個需從任務目標、資源規劃到持續運作策略,全盤思考的系統工程。

只有建立這樣的系統性架構,我們才能真正從「臨時應變」邁向「有準備的應對」。無論是面對地震、疫情、風災,或是更嚴峻的武裝衝突,這樣的設計邏輯,將成為醫療體系在災難中持續運作、堅持到底的重要基石。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如需協助設計急救站演練模組、規劃醫療站配置方案,或推動地方醫療資源整合計畫,歡迎聯繫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我們樂於與各級單位攜手合作,共同打造前瞻且具韌性的台灣醫療防線。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Health service continuity planning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 handbook for health facilities (Interim version for field testing).

2.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18). Continuity Guidance Circular.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3.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for Strateg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ASPR). (n.d.). Continuity of Operations (COOP)/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 ASPR TRACIE. https://asprtracie.hhs.gov/technical-resources/17/continuity-of-operations-coop-business-continuity-planning/110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