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多數醫院在建置緊急應變組織時,會參考美國的醫院事件指揮系統(HICS,
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但通常會依照醫院的規模、文化、資源與作業方式等因素,調整出一套符合自身需求的醫院應變指揮體系(HIMT, Hospital Incident Management Team)。
然而,這種「依據HICS原則進行改編」的作法,也可能產生兩個潛在問題:
- 無法確認醫院所設定的HICS是否能應變所有可能發生的災害情境
- 無法確認所有應變工作是否都有HICS中對應的單位或人力負責
這兩個問題關係到醫院在災難來臨時的實際應變能力,更可能導致「想要應變卻不知道誰負責,結果有些工作無人處理,有些工作重複執行」的窘境。
用桌上模擬演習來檢視HICS規劃
因此,我們設計了一套簡單且實用的方法,協助醫院檢視現有的HICS架構是否合宜。這個方法的核心理念,是結合情境式的桌上模擬演習與任務檢核的思維邏輯。
若醫院在災害應變上經驗尚淺,建議先從單一災害入手,再逐步以不同類型的災害進行演練。若醫院已有一定的應變經驗,則可設計複合式災害(如地震引發火災、資訊系統中斷與停電等),更全面考驗HICS的實用性,因為複合災害牽涉到資源競爭與相互衝突等挑戰,這些都需在HICS中加以考量與處理。
演習的進行可從以下兩個方向來進行檢視與討論:
方向一:先找出工作,再對照指揮體系是否涵蓋
請參演者先列出災害情境中需要執行的所有應變工作。這部分對醫院人員而言通常較為直觀,例如:如何疏散病患、家屬接待方式、災損統計方式、應變物資的調度等。
接著,將每項工作對應到目前HICS架構中的部門或小組,進行以下檢視:
- 是否每項工作都有明確的組別或人員負責?
- 被指派的單位是否具備足夠職責與人力來勝任該項任務?
若出現某些工作「找不到負責單位」,或「原本的負責單位實際上無法勝任」,則顯示HICS架構存在缺口或設計不當,應加以修正。
例如:若在演習中發現無單位負責家屬接待,而這又是災害現場中極為關鍵的任務,就顯示HICS可能遺漏了相關功能組別。
方向二:檢視指揮體系是否完整
在進行桌上模擬演習時,醫院團隊往往容易聚焦在「執行面」的工作,例如滅火、疏散、救治傷患等,但災害應變還包含許多易被忽略的任務。
因此,除了檢視是否有主責單位外,還應深入探討:
- 各部門在執行任務時,是否需要其他部門的支援?
- HICS中是否設有能提供這些支援的對應單位?
這樣的檢視,不只是為了找出遺漏的單位,更是為了確認HICS是否具備良好的橫向協調與資源整合能力。
例如:若演練過程中多個部門都需要「災情資訊更新」來做決策,但HICS中卻未設置負責彙整與發布資訊的單位(如計畫部),就應重新檢討並補強。
此外,亦可參考原始HICS架構中所強調的五大功能面向:
- 指揮(Command)
- 執行(Operations)
- 計畫(Planning)
- 後勤(Logistics)
- 財務行政(Finance & Administration)
藉由這五大面向,進一步檢視任務與支援的分布是否合理,是否仍有未涵蓋的職能需要補強。
實務應用:光田醫院的案例
我們於2025年在光田醫院進行的HICS教育訓練與桌上模擬演習,正是以此方法為設計基礎。透過實際演練,院內同仁不僅熟悉了現行的HICS架構,也逐步掌握了如何「用HICS的語言」來思考災害應變。
整體訓練與演習過程包含:
- 明確分工與角色扮演(如指揮官、發言官、後勤部長等)
- 各部門規劃任務內容
- 藉由計畫會議整合跨部門需求
- 檢討實作過程並提出HICS調整建議
許多參與者在演習後表示,這樣的過程讓他們真正「看見了」院內HICS的優勢與缺口,也更深刻體會到:HICS不只是填表格或畫組織圖,而是一套有彈性、可實作的指揮與協作體系。
結語:HICS的架構,不應只是紙上談兵
HICS不該只是災難來臨時才被「偶爾翻出來」的工具,而應是持續被應用、檢視與調整的架構。唯有透過有系統的演習,醫院才能真正確認自己的應變能力是否「落地」。
感謝光田醫院團隊在百忙之中投入全力參與此次演習與課程,展現出對醫療安全與災害管理的高度重視。希望這套方法能作為更多醫院檢視與優化HICS規劃的參考工具,讓我們共同強化醫療體系的災難韌性。
作者:周維國(台灣緊急應變管理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每家醫院或機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針對各自的特性進行規劃,如果您有客製化課程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https://forms.gle/DkHbXXf3ABDJS8659
參考資料:
1.
Bahrami,
P., Ardalan, A., Nejati, A., Ostadtaghizadeh, A., & Yari, A. (2020).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hospital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Finding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Bulletin of Emergency and Trauma, 8(2),
62–76.
2.
Sena,
A., Forde, F., Yu, C., Sule, H., & Masters, M. M. (2021). Disaster
preparedness training for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ts using a tabletop
exercise. MedEdPORTAL, 17, 11119.
3.
Skryabina,
E. A., Betts, N., Reedy, G., Riley, P., & Amlot, R. (2020). The role of
emergency preparedness exercises in the response to a mass casualty terrorist
incident: A mixed methods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46, 101503.
4.
Tsai,
M.-C., Arnold, J. L., Chuang, C.-C., Chi, C.-H., Liu, C.-C., & Yang, Y.-J.
(2005). Implementation of the hospital emergency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during
an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t a hospital in
Taiwan, ROC.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8(2), 185–196.
5.
https://www.calhospitalprepare.org/hics-courses
6. https://emsa.ca.gov/disaster-medical-services-division-hospital-incident-command-system/
0 留言